2008年5月24日,温家宝在汶川县映秀镇会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温家宝:首访48小时20场活动
行程尚未开始,各方已经闻风而动。这几乎是中国领导人每次出现在联合国会场前后都要面对的场面。9月19日,外交部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外记者吹风会,详细介绍了温家宝总理即将开始的48小时联合国之行。而早在3天前,当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宣布温家宝将出席9月25日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以及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后,他的行程和有关细节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四个月前,温家宝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有一次特殊的会面。5月24日,汶川地震灾区的映秀镇,在中国刚刚遭遇劫难的那片土地上,两位领导人的四只手紧紧相握。4个月后,潘基文邀请温家宝做客联合国,探讨的话题依然并不轻松,贫穷与饥饿、教育与健康、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专题圆桌会议将依次举行。
作为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后的又一次重大多边外交行动,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今天,担任总理后首次率团出席联合国会议的温家宝显然还肩负着不同寻常的使命。
“中国政府近年来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以及在减贫计划上的成功努力,对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不可或缺。”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陈琪副教授如是解读中国的贡献。在他看来,这次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中肯定会有相关的利益博弈,如何应对这种压力,提出既具有道义制高点又切实可行的国际主张,“将成为中国领导人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考验”。而在9月19日的吹风会上,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透露,因公务非常繁忙,温家宝此次在纽约只停留48小时左右。但就在这短短的48小时中,将安排近二十场多边和双边活动。除了出席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外,温家宝还将在第六十三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全面阐述中国内政外交政策,并将会见与纽约的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等,此外还将与媒体进行交流。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来说,即将走过四分之三的2008年都格外不同寻常。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正愈加集中地困扰着不同国度的人们,而中国的国际立场,以及后奥运时期的政治经济走向,或许就将在几天后的联大清晰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我们希望,通过温总理这次出席联合国两个会议,能够充分显示中国对实践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显示中国对联合国工作的全面、坚定支持,显示中国对落实千年发展目标进程的坚定支持,也显示中方将继续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努力。”何亚非说。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领导人每一次亮相联合国舞台都格外引人关注。而从邓小平以副总理身份亮相联合国会场至今,尤其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登上联合国讲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刘建飞教授看来,今天中国的影响力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1974年中国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整个国家也被孤立在国际社会之外,虽然联合国恢复了我们的合法席位,但中国的声音还是很容易被忽略。”
刘建飞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冷战时期是美苏两个大国在主导世界事务,联合国基本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无非就是表决机器”。而在冷战后,联合国的作用开始显现,一些大国也愿意通过联合国协调,而不是争斗,“联合国过去是斗争的舞台,现在是合作的舞台。”
对中国而言,新一届政府更加重视多边外交,而多边外交的最主要平台就是联合国,所以中国对联合国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冷战以后,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也是中国的目标。”刘建飞表示,中国领导人频繁参加联合国会议本身,也是支持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的表现之一。“我们曾倡导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以联合国为基础,在联合国框架内来操作的,这一点和美国不一样,美国提的建立所谓新秩序是想降低和减弱联合国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正式在联大上阐述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并对发展中国家做出了5项援助承诺,充分说明了中国的负责任形象。
具体到温家宝总理的这次出行,刘建飞认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肯定会使中国领导人的信心更强了,同时也令世界对中国人的办事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个背景下,国内国际舆论的期望增高是自然的,尤其是一些国家可能会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人该有什么样的心态呢?“期望是期望,现实是现实,”刘建飞表示,“中国肯定会一如既往地表达自己主张,包括支持千年发展目标等问题,但中国毕竟只是一个国家,发挥作用也不能超出自身能力范围。”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