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
金秋时节,纽约联合国总部将再度迎来中国领导人的到访。9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以及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从1974年邓小平登上联合国讲台算起,中国已经先后有5位领导人亮相联合国会场。他们都说过什么,又有着怎样的风采表现?回望34年间各位领导人的联合国之旅,或许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坚实足迹
胡锦涛:5分钟展示大手笔
迄今为止,中国领导人最近一次亮相联合国大会,还是三年前的联合国60周年华诞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联合国首脑会议。作为出席联大会议的第五位中国领导人,胡锦涛的出现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当时评论称,胡锦涛以国家元首身份进入大国外交和国际舞台不过二三年时间。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神态风格,他已经展现出雍容大度、挥洒自如和信心十足的大国领导人形象。成立60年的联合国,2005年起开始更加正视改革的迫切要求,以至于“焕发新春”的口号都被印在了纪念徽标上。而究竟将怎样改革,未来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各国众说纷纭。
胡锦涛的讲话日期选择在了当地时间9月15日上午,当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的张义山副代表亲历了胡主席的讲话过程,他对《环球》杂志回忆时表示,自己当时还为中国代表团抽了“好签”。因为按照规定,大会发言分时段进行,先后顺序是国家元首级、总理级和外长级。为了体现平等,每个时段都要通过抽签来决定各国领导人的出场次序。“我们那个签抽得很不错。在大会发言,出场太早了听众还没到齐,太晚了人又都散了。胡主席讲话的时间不前不后,正好是人最多的时候。”张义山对媒体表示,另外一个签是中国代表团的席位,也相当不错,正好在正中走道比较居中的位置,“所以会议期间看到胡主席坐在那里,许多国家的代表都主动过来与胡主席握手。”中国前高级外交官陈有为表示,自己曾多次随同外长与国家领导人出席联合国大会,从代表席上观察会场风云。通常情况下,联大会场都比较松散,座席上交头接耳,人员进进出出,发言空洞老套居多,缺乏吸引力。但这一次,他在电视中发现,“当胡锦涛发表讲话时,会场宁静,各国领导人全神贯注倾听。在胡锦涛讲话结束时,全场立即报以热烈掌声。这种情景是前所未有的。”这篇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及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对加强联合国作用、推动联合国改革、促进国际发展合作等问题提出了具体主张。也正是在这短短5分钟的讲话中,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这种新世界观就此在联合国会场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到访联合国的69个小时中,除8场多边活动,胡锦涛还进行了11场双边会见,包括同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晤,同菲律宾、赞比亚、莫桑比克、印度、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马其顿、加蓬等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会见,同第60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国瑞典首相约兰·佩尔松的会见,以及同众多领导人的握手寒暄。日理万机的穿梭外交,成为贯穿胡锦涛联合国行程的鲜明主题。也是在那次大会上,胡锦涛还提出了援助发展中国家的五个具体措施,包括为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提供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今后两年内免除重债穷国的债务,三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款,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医药援助,以及为发展中国家培训3万名人才等。
有外媒因此感叹,“在联合国大会的讲坛上,从来还没有一个大国提出过这样具体的一揽子援助计划……也许有人会说,中国自己还有很多人没有脱贫,何必如此阔绰地援助他国。但胡锦涛的这一大手笔反映了中国国力的日益壮大,拥有更大的外援能力,表明即使北京已把大国外交置于全球外交的首位,仍然关心着第三世界,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本专题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江泽民传》、《江泽民出访纪实》、《李鹏外事日记》、《吴建民传》以及其他媒体的公开报道,在此一并致谢)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