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新中国初征奥运 周恩来批示参赛(组图)
2008年07月30日 08:56北京日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奥运] [周恩来]

7月19日,总理指示终于传达下来了。结果出乎许多人的预料,报告上爽快利落地批了几个字:

要去。 请主席、少奇同志阅 周恩来

众人再一看,毛泽东、刘少奇也已经圈阅。

用“炸锅”来形容当时的状况,一点也不过分。在所有亲历者的回忆里,当时完全乱成一片。有个别运动员当时还没有到京,赶紧坐火车赶过来;代表团成员马上赶到当时最有名的“红都”裁缝店,排着队请老师傅给量衣服,每人一件咔布丁咖啡色西装上衣,一条舍维呢的灰色裤子,还有一件300号毛线织的毛衣,胸前绣着“中国”两个字;景泰蓝的坛坛罐罐找来了不少,都装在礼盒里,准备当作礼品……

忙忙碌碌中,7月22日,体总正式电告佛凯伦,称中国代表队即将出发。

23日,荣高棠、黄中、吴学谦、董守义、篮球队指导牟作云、足球队指导李凤楼在未英胡同33号等了整整一天,哪儿都没敢去。

离登机的时间进入倒计时,还剩5个小时,4个小时,3个半小时……电话铃终于响起来,几只手几乎同时伸向了电话机。电话那头,总理叫他们马上赶到中南海。

周总理嘱咐了很多,让代表团不要担心台湾方面,说就算台湾运动员也启程,他们从马尼拉出发,已不如我们取道苏联来得近便,肯定是我们先到;总理还细心地提醒代表团要提早备下国旗和国歌唱片,因为新中国成立不久,主办方未必能有准备……56年后,每一位受访者都对总理的最后一句嘱托记忆犹新:“总之,重要的不在于是否能取得奖牌,在奥运会(一说,此处应为奥运村——记者注)升起五星红旗,就是胜利。”

24日清晨,3架小飞机从北京的西郊机场起飞了。头一架飞机上以足球队为主:队员马韶华、王政文、汪礼宾、何家统、丛安庆、李逢春、陈成达、张杰、李朝贵、方纫秋、孙福成、郭鸿宾、金龙湖、郑德耀、张邦伦,领队李凤楼。

第二架飞机上坐着团长荣高棠,副团长黄中、吴学谦,总指挥董守义,总务许庆善,干事郝克强,医生刘明时,游泳选手吴传玉,还有翻译程镇球、王裕禄、康维,以及后来成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何振梁,当时是代表团的法语翻译。

第三架飞机上都是篮球运动员。领队是赫赫有名的“南开五虎”之一牟作云,队员张长禄、周宝恩、陈文斌、卢鼎厚、王元祺、李议亭、程世春、田福海、张先烈、白金申。

飞机慢慢升高,向着西北,一路飞去,眼瞅着下方的万寿山和颐和园越变越小。代表团中很多人都是头回坐飞机,兴奋不已。但没过多久,大家就变了脸色。小飞机只能在二三百米的半空中飞行,遇到气流便上下颠簸得很厉害。程世春老人后来形容:就跟摇元宵似的……

北京这边飞机一起飞,盛之白便在赫尔辛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中国代表团启程的消息。他特意指出,董守义也将随团前来。据说,郝更生此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称:“共产党善于搞政治宣传,他们会用面貌相似的人以假代真,冒名顶替,掩人耳目。”一位英国籍奥委会委员站出来说:“我跟董先生很熟悉,是真是假,我自有办法鉴别。”几句话说得神秘兮兮,这让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新中国代表团更充满了期待。

只不过,赫尔辛基的众人须得耐住性子,多等几天了。因为小飞机需要加油,遇到紧急情况又得迫降,一路飞,一路停。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