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20世纪初从德国传入中国 最早到青岛(图)
2008年07月03日 13:32半岛都市报 】 【打印

“大飞轮”曾很受宠青岛最高拥有54万辆

建国后,青岛的自行车工业在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8月,泰东铁工厂、震环铁工厂等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分别组成青岛自行车制造业第一、第二联营社,停工12年之久的同泰铁工厂也复工投产。此时,青岛自行车行业的总资产金额已达144.58万元,有各种设备279台,年产“青岛”牌和当年投产的“国防”牌脚闸自行车990辆,翌年,总产量达到8482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扩大自行车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1954年1月5日,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国营青岛自行车厂,厂址在铁山路83号,占地面积3218平方米,建筑面积4043平方米,投资42万元,职工74人。此时,青岛的自行车行业与沈阳、天津、上海的自行车业并列为中国四大自行车行业。

随后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青岛的自行车行业迅猛发展,骑自行车的市民也很多,1984年至1988年,青岛市自行车拥有量最高达到54万辆。

青岛的自行车也曾经辉煌一时,从“大国防”到“大金鹿、小金鹿”,在全国各地叫得很响。其他城市生产的自行车大都是“双手捏闸”,不能长时间刹车,安全性较差。而青岛生产的自行车用的是大飞轮“脚踏刹车”,听说是引进的“德国技术”,下长坡可以长时间踩闸而不会发热。车架子还特别结实,能载重,适于山区的载重骑行。

如今青岛的自行车所剩无几,马路上已经很少看到自行车的影子。交警部门不久前做过一次调查,街头骑自行车的人主要是打工族、中老年人和学生,还有一部分就是健身休闲的玩车族。自行车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已渐渐远去。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邱庚亮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