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邓小平访美 笑称“顿顿都是小牛肉”
2008年05月22日 11:35先锋国家历史 】 【打印
相关标签: [邓小平]

在里根总统就职典礼上,正在华盛顿的蒋彦士突然“称病住院”,没有出席典礼。安全事务助理理查德·艾伦故意走过来,悄悄地问:“没有看到蒋彦士吧?”

里根上台,虽然紧张,但还算稳定。然而,在美国新闻界,仍有不少媒体公然指责诋毁中国,对美国国务院对华政策大为不满。

1981年7月10日,美国影响力最大而又最保守的《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题为“没有脊梁骨的外交”社论,骂美国政府对中国阿谀奉承,讨好北京,公然要求里根政府支持台湾“自由中国”反对北京的“红色中国”。

当晚我写了一篇“《华尔街日报》的脊梁骨有多硬!”予以驳斥。我的结语是:谁要在台湾问题上不尊重中国的主权,说些不三不四的话,甚至动手动脚,那么,请他记住:十亿中国人民是不会任人欺凌的。

《华尔街日报》不肯善罢甘休,接着又在1981年10月15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中国人的幻想”。我立即回敬一篇“《华尔街日报》的幻想”。

《华尔街日报》又发表了一篇“一鸟在手”,把台湾比作美国的一只“鸟”,敦促美国政府不要放掉台湾这个“可靠的盟友”。我亦当仁不让,回了一篇“《华尔街日报》旧病复发”驳斥。

如此交锋多次,引起美国有关各界的关注。

《亚洲华尔街日报》于1981年7月15日头版头条用半个版面将《华尔街日报》的“没有脊梁骨的外交”和我的“《华尔街日报》的脊梁骨有多硬!”原文同时刊载发表,并加了一个编者按: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社论重新起用了一些冷战语言,敦促里根政府增加对台湾的支援。后看到它引起中国新华通讯社迅速而也带感情的反应。这篇反驳文章的作者是新华社驻华盛顿分社社长彭迪。本报现将《华尔街日报》的社论和新华社的反驳同时刊载于下。”

对中国记者的文章如此处理,在美国报纸是没有过的,足见美国舆论界对此事的关注。

经过多次交锋之后,《华尔街日报》副总编辑利普斯基先后给我写了两封信,邀请我和钱行一同前往共进午餐。在《华尔街日报》大楼贵宾室饭桌上,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双方都比较克制,彬彬有礼。在原则上,虽各有各的,但气氛尚好,我们增进了互相的了解。从那以后,《华尔街日报》的社论要克制得多了。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