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谈历史上刘伯承和邓小平之间的关系
2008年02月06日 11:42人民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开国元勋] [邓小平] [刘伯承]

访问了战场,当天我们就回到野战军总部。我们是随政治部行动的。我写完那批稿子的第二天,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同志带领我们到司令部去,那是在另一个村子里,相隔不到一里路。当时,邓小平政委要我们留在这里工作,不要走了。我一时转不过弯子来,说了一些原来决定去华东的理由,说得乱七八糟,还傻乎乎地说这是周恩来同志决定的。我们离开南京之前,恩来同志分别和我们几个记者谈话,问我愿意到哪个解放区,当面认可我再去华东。所有我说的那些,虽然都是事实,但是作为不可更改的论据,却确实站不住脚,何况在那么睿智敏决的邓政委面前呢。所以,这件事就这样三下五除二,定下来了。然后,邓政委走到桌子面前,从一个袋袋里拿出两个苹果来给我们,又笑着说:“地道的烟台苹果,华东送来的。你们吃吧,就算到了华东了。”

刘师长从前线也回来了。他一直微微含笑地看着我。这时候,他说话了。我注意到他收敛了笑容,但是神色慈祥,语气深沉。他说:“李普,留下来!我们这里知识分子太少。华东靠着上海,知识分子多。我们这里十分需要知识分子。”

后来,特别是进入老年以来,我常常想起那天的情景。刘邓那些话和说那些话的神情,无数次地在我脑子里跳出来,每次都使我非常感动。

朱总司令的一篇文章:《祝刘师长五十寿辰》

记者:您在刘邓大军工作了两年多,您肯定和刘帅有过不少接触和了解。那么,刘帅给您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李普:刘帅是个大好人,是个了不起的大军事家。当年每次采访他或与他在一起的时候,我感觉我们之间的谈话是兄弟般的。我对他很尊敬,他对我很友好。不过,他毕竟是统领大军的统帅、首长,有一种令他的部下肃然起敬的威严。后来,我渐渐地感觉到我们和刘帅的这种兄弟般的关系有些脱离群众,于是,我们渐渐地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刘帅十分勤奋,他酷爱读书,即便是在指挥千军万马的战场上,他也会找机会读书,特别是读军事理论方面的著作。在他晚年,我曾听他的儿子说过,他常常坐在马桶上大声用俄文朗读。可见,他读书、学习之勤。

近年来,我对这位老师和长者的一生,对他的事业和品德,了解得多了一些。这位伟大的革命军事家,首先是一位大仁者。他爱祖国,爱人民。虽然“慈不掌兵”,作为一位统帅,他爱护士兵。这是古往今来那种仁人志士之仁,那种大仁、大智、大勇之仁,那种见义勇为,舍生取义之仁。记得1942年刘帅满50岁的时候,朱德总司令写了一篇《祝刘师长五十寿辰》的文章,文中说:“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内不可多得的将才。”这五个字,是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军事家孙武首先提出来的将帅的条件,对后世影响很大,为历代许多军事家所引用。《孙子兵法·计篇》中说,将帅如不具备“智、信、仁、勇、严”这五个条件,就不能打胜仗。在孙子的整个学说中,“智”显然是第一位重要的。朱总司令在评价刘师长的时候,也引用了这五条,却调动了次序,把“仁”提到首位。我认为这绝不是随便说的。一般说来,无产阶级的军事统帅应当如此。而这点在刘帅身上表现得十分鲜明,贯彻着他的一生。

 


 相关报道:

周恩来晚年告诫邓小平:你就不能忍一忍?

最后的政治交代 周恩来临终时对邓小平的重托

小平智斗铁娘子 撒切尔“邓小平真残酷啊”(图)

陈云邓小平李先念密商“交班”

邓小平身后的巾帼群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