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开始改变“一边倒”外交政策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中苏边界东段界河乌苏里江上,苏边防军一再挑起严重的边界纠纷。1968年1月,苏军进一步动用装甲车在七里沁岛上冲撞中国边民,撞死、压死中国边民4人,制造了第一起严重的流血事件。到1968年末1969年初,苏边防军频繁出动装甲车、卡车运载携带武器的军人登上珍宝岛,拦截、殴打巡逻的中国边防军人;1969年2月7日还发生了苏军用冲锋枪向中国巡逻队方向点射的严重挑衅事件,终于在1969年3月爆发了珍宝岛地区的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中国军队通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面对苏联日益严重的军事威胁,特别是不断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事端,毛泽东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出发,自60年代初即开始着手对中国的对外战略进行调整,并将中苏边界问题放入其对外总体战略中思考,从而把边界问题作为对美关系缓和、联合世界各种政治力量重点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60年代初,在美苏夹击的严峻形势下,毛泽东改变了联苏抗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逐步把“苏联修正主义”也确定为中国反对的对象,提出了建立“反帝反修”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在“反帝”和“反修”力量分配上,毛泽东虽然明确提出主要斗争对象是美国,但是对美帝国主义对中国构成威胁的看法已开始发生变化。在毛泽东看来,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强的,也是最弱的,因为它“手伸得太长”,占的地方太多,力量分散,就如同“十个手指按住了十只跳蚤,一个也抓不住”。1961年5月,美国对越南南方进行“特种战争”以后,1962年,毛泽东在对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分析形势时就指出,在东南亚进一步出兵,美国也没有出路,把中国、北越和其他东南亚国家都闹起来了,他吃不消。
1965年3月,美国进一步扩大越南战争,同时不断派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对中越边境投掷炸弹、发射导弹,构成了对中国的战争威胁。4月2日,周恩来请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向美国总统约翰逊转达中国政府的四点立场: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战争;中国说话是算数的;所承担的国际义务要履行;中国是做好了准备的,中国的这些政策既是谨慎的,又是有准备的。如果美国把战争强加于中国,不论来多少人,用什么武器,包括原子武器在内,它将进得来,出不去。
虽然由于美方推迟阿尤布?汗的访问,中国未能直接从约翰逊处获得答复,但约翰逊关于在越战升级中美国无意侵犯中国,无意侵犯和推翻北越政权的意思,却通过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中的美方代表明确传达给了中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