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一号任务:参加毛主席水晶棺研制亲历者的回忆
2007年08月23日 08:14中华读书报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研制石英玻璃大板

1976年9月19日这天,原北京玻璃总厂厂长肖秧同志和原北京玻璃研究所所长景立柱同志让我去北京玻璃总厂一趟,他们让我用过去烧结红宝石的工艺,看能不能烧制石英玻璃。肖秧同志当时是“九办”的成员,同原北京市副市长韩伯平同志一起负责毛主席纪念堂设备组的工作。我1957年20岁时到北京玻璃总厂参加工作,1960年被调到新成立的北京玻璃研究所担任技术员,6年后升任为研究所技术副所长,1970年,我被调到北京市第一轻工业局工作。我在北京玻璃研究所期间,景立柱同志是当时的所长,对我各方面情况都很了解,因此同肖秧同志一起,向组织上建议,抽调我参与到“一号任务”中。如今,老肖和老景同志均已过世,想来不胜唏嘘。

到总厂下属的六零五厂向杨光铎厂长报到后,在车间我又碰到了老厂长董云武、老技师沈志杰、石维成、傅书明、张德启、唐宝荣师傅,以及玻璃仪器厂支援过来的宗程远、李纪章师傅。虽然我已调离玻璃总厂多年,但师徒间感情很深,见面后都感到能参加水晶棺石英板的会战,又光荣又自豪,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

制造石英玻璃大板难度大就大在前人没有做过,两米多长的石英玻璃大板没有见过。石英玻璃熔化需要摄氏1700多度,用什么工艺?用什么设备?用什么原料?只能从实践中摸索。在杨光铎厂长的领导之下,我们分成三个组采取三种工艺、两种原料开始实验。两组用海南岛、江苏省东海县两地送来的水晶粉烧制,另一组试验用四氯化硅经氢、氧焰烧制。全厂职工都积极行动起来投入会战中,特别是老师傅们废寝忘食,连着几个月不回家,吃住在车间,高温、粉尘、有害的盐酸蒸气不加理会,更不讲报酬,至今想来,仍令我感佩。经过实践,把两种用石英粉烧制的工艺否定了,决定以四氯化硅为原料烧制石英玻璃。三个组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我担任书记。

全国会战小组成员厂以外的工厂,也一直在和北京联系,要任务,上海吴泾砖瓦厂在制作石英玻璃坨子方面有些经验,1977年初我和梁基明等人到吴泾砖瓦厂参观,受到他们热情接待,也学到很多经验。这样大公无私的支援是很难得的。我们回到北京后就投入了生产,原来的三个实验小组,调整为两组,老师傅们基本都在熔接组,我们在打石英玻璃坨子小组。四氯化硅是北京化工二厂提供的硅石和东北抚顺送来的熔炼硅铁用的原料硅石制成的。经不锈钢蒸镏塔、石英玻璃蒸镏塔粗蒸镏、精蒸镏而成,四氯化硅纯度要求达到6个9(99.9999%)以上。从打坨子开始就得注意不能有一点杂质和小气泡,否则做出的板就会前功尽弃。检查合格的石英玻璃“坨子”,拿到冶金研究所用工频炉加热后压制成10公分厚的小平板,磨整齐后经过多次熔接做成大板。

熔接平板是研制水晶棺全国大会战关键中的关键。熔接这种办法是杨光铎、齐志诚、石维成三人经过一番辩论,石维成师傅亲自实践,摸索出经验,才提出来的。参加熔接的师傅们都是有二十多年经验的灯工师傅,火焰烧在什么地方、烧到什么火候、对接时用多大劲、怎么让它熔融的完全,全靠双手的劲头,这些写不出来,说不出来的经验,全靠自己实践体验。

作者: 王佑釲   编辑: 胡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