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刘振国:改变地方的贫困先要改思想的“贫困”
2007年10月17日 10:15人民网投票数: 顶一下  【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第三届中国·大同·广灵国际剪纸艺术展即将在大同和广灵召开,很多中外的朋友也想了解一下剪纸艺术展的情况,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情况。

刘振国:好,我向大家介绍一下。

第三届中国·大同·广灵国际剪纸艺术展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山西省文化厅、大同市人民政府与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主办,广灵县人民政府和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剪纸艺术家协会承办,邀请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剪纸艺术家参加,活动主题为"继承、创新、发展;吉祥、和谐、友谊"。本届国际剪纸艺术展共展出来自国内外的剪纸精品300余件,通过展示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作品,必将对进一步传承、保护和发展国际剪纸艺术和民间艺术,促进国际民间文化交流,增强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共同推动世界、中国、大同、广灵剪纸艺术的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举办第三届中国·大同·广灵国际剪纸艺术展更有其深远的意义,是发掘、整理、展示、研究、传承、发展、壮大广灵民间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形式,可以更好的挖掘、传承民族民间艺术,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剪纸史。与此同时,通过成功举办这次艺术展,还可为挖掘和保护其它文化遗产提供经验和借鉴,从而全方位挖掘、抢救、展示、传承广灵灿烂丰厚的历史文化,彰显广灵文明。本届剪纸艺术展活动安排为期3天,分别有开幕式、国际剪纸艺术论坛、广灵剪纸博物馆落成典礼仪式和闭幕式几大部分组成。整个活动可以说国内外剪纸专家、学者、艺人的一次盛会,通过这样的活动我认为可以起到传承中华文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能够把我们的剪纸文化得以保护、整理和发扬光大,更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来宣传广灵、宣传大同、宣传整个山西,让我们小小的剪纸走向世界,最终把广灵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大乡,促进我们广灵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广灵之困:国家定级贫困县 执政为官不好当

主持人:好,谢谢您。广灵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去年您调任广灵之初是否感到压力很大?

刘振国:是的,确实压力很大。

我是去年6月2日调到广灵工作的。广灵是山西省35个国定贫困县之一。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仅是6.345亿元,财政总收入为5827万元,一般预算收入为1493.7万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1956元。

分析其贫困原因,我想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山西省以"煤都"著称全国,而广灵的煤却非常少,仅有的两个国营煤矿自建矿以来日总产量也没有超过500吨,目前资源已近枯竭;

(二)广灵有储量丰富和品位优良的高钙石灰岩和富镁白云岩,但开发利用程度不大,目前还没有利用优势资源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广灵是一个农业县,但种植业"靠天吃饭"和传统的、低效的种植模式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广灵有农业人口15.9万人,占总人口的86.7%,有耕地46万亩,其中水浇地10.3万亩,而保浇面积只有6万亩。水地面积集中于县城周边的四个平川乡镇,只承载着5.5万农业人口;其余36万亩耕地均为海拔980~1400米之间、地下水资源奇缺的旱坡耕地,但却分布着10.4万农业人口。广灵"十年九旱",种植业"靠天吃饭"的局面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转变。县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作物为"春种秋收"一季式作业,水地以种植玉米为主,亩均纯收入不超500元,旱地以谷、黍、马铃薯和豆类为主,亩均纯收入高不过200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广灵农民的真实生活写照。由于观念闭塞和政府引导力度不够,大部分农民将自己的一生捆在自家的"一亩三分田"内,外出务工和多业经营的极其少数,收入单一而不稳定。客观因素和历史习惯制约着广灵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制约着广灵农民的脱贫步伐,在短时间内改变广灵的整体经济状况非常困难,压力自然而然就摆在了面前。

广灵之路:绿色农业作推手 高科项目频频上

主持人:在您对当地了解之后认为广灵发展的障碍是什么?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刘振国:我个人认为广灵最大的发展障碍还是思想上的障碍,思想不解放,人们的总体素质就会相对偏低,再加上地理、交通环境所限,导致我们经济缓慢发展,历史积累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而广灵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然环境优良,社会和谐稳定,民风淳朴,文化独特。

主持人:广灵县是山西省第一家"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单位",这个"第一"是靠什么争取到的?在大同乃至山西有什么推广意义?

刘振国:绿色农业示范园区主要有三个标准,就是要达到食品安全、资源安全和生产安全。广灵县能够纳入"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单位",这对广灵来说是一大福气,为什么这么讲?广灵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地面工业少,工业对土壤、水的污染几乎没有,因而保持了一个"蓝天碧水"的优良自然环境。而且,广灵的气侯环境独特,素有"塞外乌克兰"之称,当地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又很少使用化肥,因此广灵才能够利用这些"阴差阳错"的结果作为申报绿色农业的基础条件。在申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回良玉副总理批示绿色食品协会和国家绿协,要求国家绿协和绿色食品协会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布设100个"绿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单位"。我们利用广灵已经拥有的先天条件,积极与绿协沟通,邀请绿协的专家、学者来广灵考察,通过严格考察、考核,广灵具备了绿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要求;另外,广灵作为一个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在12.5%以上,草类植被的覆盖率也达到了30%以上,符合绿色农业对自然环境的基本要求。绿色农业示范园区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现代农业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实际上绿色农业就是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通过县委县政府的一致努力,通过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赢得了国家绿协和国家绿色食品协会的认可,最终,广灵县被成功纳入了"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单位的"范围之内。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绿色农业这个话题,据说您一到任就抓住了绿色农业这个推手,提出"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建设农村,标准化组织生产,特色化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到现在为止这一思路贯彻得如何?

刘振国:自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我深刻认识到,广灵的农业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在一年多的工作实践过程中,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总结出一个 "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建设农村,标准化组织生产,特色化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但是,要把这一思路彻底贯彻还需要一个过程,现在仅仅是贯彻落实的起步阶段,要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构想,我们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主持人:在推进广灵的新农村建设中,是否又摸索出了新的路子?

刘振国: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实现的。广灵的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方针政策,首先从落实生产发展为切入点,通过发展生产使得农民脱贫致富,以便进一步改善基本生活状况,这样,才能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生产发展是一个基础,由于我们的基础条件比较差,农民的思想意识比较保守,所以首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解放农民的思想",让他们走出去,学习现代农业的有关知识,通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以龙头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村的增产增收。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了让农民走出去,为了建好绿色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县里多次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走出去,到省、市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地参观学习,您能否举例说一说大家学习前后在视野和思路上产生的变化?

刘振国:的确有变化。

广灵距离大同市有120公里的路程,广灵的老百姓除了商人和年轻人外出求学走出去以外,好多的老百姓很少外出,除了思想的问题,交通条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更主要还是经济条件,受这些原因的影响,老百姓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只知道按照传统的种植模式在自家"一亩三分田"里面干农活。我们为了解放农民的思想,培养农民的素质,开阔他的视野,组织了一些农民、村干部、乡干部到我们的周边县区、市里面的一些比较先进的农业地区去学习,他们得到了很深的感受。简单的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广灵的水资源很丰富,46万亩耕地里有10万亩是水浇地,水浇地大部分种的是玉米,虽然种玉米能够让老百姓得到温饱,但经济效益却不是很大。通过到南郊区参观种植大棚西瓜,人们才发觉,人家也是一亩水地,但收入可以达到1万到1.5万,而我们种玉米亩收入顶多也就是1000块钱左右。

主持人:差距很大。

刘振国:对,这样他们就感觉到,人家是同样的地,同样的工,但是人家的收入就那么高!我们的农民只知道春天播种、夏天管护、秋天收获,其他的时间就是在太阳下面晒太阳,没有什么事可干,更不知道该干什么事。里外一比,思想自然而然也就解放了。今后,我们会不断地组织农民有针对性地外出参观学习,把这作为考核乡(镇)党委政府的一项主要指标,严格奖惩。广灵县是贫困县,但这点参观学习费用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挤出来,花好用好。

主持人:在"走出去"的同时有没有"请进来"?

刘振国: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县里面也不断请进一些农业专家。比如说我们在绿色农业示范园区批复下来以后,一次性聘请了11位省里的农业专家,然后有组织的培训农民在种植业方面进行调整,引进了60多个新的作物品种,最远的我们把历史悠久的长寿香谷引进来。长寿香谷比起我们一般谷子的1根谷子1根穗,增加到1根谷子5、6穗、7、8穗,这样亩产量就得到很大提高。这只是一个谷子的新品种,当然还有其他的种植新品种,比如说彩青椒、嫁接西瓜。这些品种实际上早就有了,但是我们广灵的农民还没见过,等这些品种试种成功后,我们会及时向老百姓进行推广,这些调整一定会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

从去年开始,我们相继从大学和科研机构请进来至少20个博士和专家来给我们的农民、基层干部进行讲课,并且请他们针对广灵的基本情况和新农村建设对症下药,研讨广灵那些地方是有欠缺的?应该从什么地方发展?希望通过专家教授的引导,把我们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了,特别希望帮助农民解决单产田收益少的问题,更希望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请进来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一些农业科研机构的教授来给我们讲课以外,我们有没有考虑争取一些国外的先进项目以及资金方面的资助?

刘振国:有考虑。

广灵的交通不便利,但是距离北京还是很近的,不到300公里,是山西省距离北京最近的县区,也处在环京津经济圈以内。北京人来广灵旅游只需三个小时。目前,广灵没有火车、没有高速,连高等级的公路也没有,但是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到北京的机会还是多的,这里我顺便插一句,我在办理广灵小米标志保护产品时,曾带着一个乡里的书记去北京,路上我问他经常来北京吗?他考虑了一会说两年多没来了。三小时的路程、两年多的时间,做为乡里的书记才来过北京一次,你想思想怎么解放?我明确说,"来的太少了"。我带着有关人员经常跑北京,经常到科研院校和有关部委,通过与北京的领导、专家的接触,他们给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例如什么产品是现在最新的?有哪些投资商?这些投资商关注那些方面?我们有一个白灵菇项目就是通过国家农业部门、扶贫部门得到的信息,我们了解到韩国、日本等一些国外客商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

   编辑: 燕侨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