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味寻香记】蒜:百变调料 “辣”享人生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站内

【滇味寻香记】蒜:百变调料 “辣”享人生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在云南众多的美食中,作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作料,不生活,麻、辣、鲜、香,样样好味!云南是名副其实的“香料王国”,拥有超400种香料植物,约占中国香料植物种类的一半。这些香料,丰富了菜肴的味道,是云南菜独特风味的灵魂,也让云南人的生活更有滋味。小作料,大世界,让我们一起领略云南作料的魅力,探寻小作料背后的产业故事。

 千年“蒜”香,一瓣辣味

我叫蒜,也叫胡蒜,大蒜原产于欧洲南部及中亚地区,汉朝时期被引种到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今天,我在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成为一种“国民调料”。

云南是我的重要产地之一,据了解,我的兄弟姐妹们集中遍布在东川、宾川、洱源等各地,涵盖了元宝红蒜、紫皮独头蒜等多个特色品种。作为常见的调味品,无论是爆炒、红烧,还是凉拌、卤煮……我都必不可少。只要我一下锅,瞬间就能激出人间烟火气。

一颗蒜的“辣味人生”

吃饭不吃蒜,快乐少一半;炒菜不放蒜,香味少一半。热油中爆香蒜片,是云南人厨房里最具仪式感的“开场”。蒜香炝锅后的炒土豆丝,浓郁的香气直窜鼻尖;而在红烧肉里丢几瓣蒜,更是点睛之笔;失去了蒜蓉酱的烤生蚝,如同失去了灵魂……

此外,云南人独创的“蒜泥小米辣蘸水”,更是能瞬间化解烤肉串的油腻,让每一口都口齿留香。糖醋蒜、腊八蒜、泡蒜……在云南人的泡菜坛子里,蒜经过时间的沉淀与发酵,蜕变成酸甜脆爽的“开胃神器”。一颗蒜在云南人的餐桌上,上演百变的“辣味人生”。

小调料打响金“蒜”盘

大理州种蒜历史悠久,各县皆有栽种大蒜,尤其是弥渡县、洱源县、宾川县等地种植面积较大。早在明代,《徐霞客游记》便记录了洱源县“种蒜大如拳而味异”的盛况。大理种植的大蒜主要为紫皮独头大蒜,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大理产出的紫皮独头蒜饱满皮薄、蒜香浓郁、大蒜素含量高,被誉为“蒜中贵族”。紫皮独头蒜不仅是大理的特色农产品,还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在大理州宾川县,大蒜是“小季”主导产业。2024年,宾川县大蒜种植面积达4.8万亩,总产量约8.7万吨。近年来,在当地新农人带动下,宾川紫皮大蒜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通过各大电商平台飞出大山,畅销全国。去年,宾居镇的大蒜销售超过1.7万吨,线上销售渠道更是超1.13亿元。一颗颗紫皮蒜头,成为产业振兴的“紫色黄金”。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大蒜除可食用或供调味外,亦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生食能治寒热、反胃、头风诸疾;熟食能祛痰止咳、暖肠胃、消积。大蒜中的活性成分大蒜素具有增进食欲、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对球菌、杆菌等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所以大蒜也被称为“天然青霉素”。

统筹:王晓洁 赵家琦

策划:杨吉娟

记者:杨吉娟 周鑫

制图:白舒瑜(实习)

联合制作:大理州融媒体中心、宾川县融媒体中心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