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踏青赏花正当时。重庆璧山的梯田花海,新疆伊犁的杏花争艳,浙江杭州的樱花盛放……各地依托丰富的花卉资源,打造赏花节、赏花旅游线路,不仅为广大游客提供了邂逅浪漫春日、品味田园农趣的精彩指南,更勾勒出一条以“赏花经济”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清晰路径。
诚然,发展“赏花经济”既能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整合生态旅游资源,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迭变,又能创造居民就业,倒逼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蓬勃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部分地区的“赏花经济”面临“花期爆满、花谢空城”“千花一面”等困境,在与时间赛跑背后,折射出传统赏花经济亟待突破的发展瓶颈。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发展“赏花经济”不光是种花和引客这么简单。如何让“赏花经济”绽放持久生命力,有赖于延长并做优做强与之相关的产业链。比如,浙江丽水市因地制宜,以花为媒串联登山探秘、文化寻踪、亲子研学等多元体验,打造风格各异的赏花主题线路,让花卉资源与文化、地理基因产生化学反应,培育出具有独特标识的文旅IP;江西上饶婺源县将油菜花与徽派建筑、晒秋民俗深度融合,打造“梯田花海+古村慢生活”的复合体验,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2小时延长至1.8天。
推动“赏花经济”“流量”变“留量”、“风景”变“钱景”,本质上是推动“资源变现”向“价值共生”跃迁。首先要注重做好“时令文章”,精心制定“春种桃、夏种葵、秋种菊、冬种梅”等适宜本地培植的四季花种方案,打造“超长花期”,推动“季节经济”转型为“周年经济”。其次要注重做好“融合文章”。立足本地传统文化、古遗迹、特色民俗等资源禀赋,以及已有旅游资源,推动赏花游与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赏花场景,让“赏花经济”向体验自然、融入自然、见证美好的“沉浸式”旅游转变。还要注重做好“科技文章”。用好品种杂交、高效栽培、病虫防治等前沿技术,创新无人机喷洒、AI智能预警等科技手段,守护花种健康成长,延长赏花周期,绘就“四时风光各不同”的可持续发展图景,为游客带去更舒适、更畅心的观景体验。(作者:冉西臣)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