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男子体操选手苏炜德因为失误被“网暴”:“传统体育”最后的忧伤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风声|男子体操选手苏炜德因为失误被“网暴”:“传统体育”最后的忧伤

作者|张丰

专栏作家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巴黎奥运好几天了,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一次金牌榜。中国乒乓球队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了第6块金牌。如果问周围的朋友,现在中国金牌榜排第几,能答出来的不多。

正因为这样,在男子体操团体比赛后,苏炜德因为两次失误被很多人骂,才格外引人关注。他很有可能是本届奥运会罕见的因为没能得金牌被骂的中国运动员。

苏炜德不得不在发布会上向观众和队友道歉。而他应不应该道歉,又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中国男团在最后一轮之前,都还保持领先。但是因为苏炜德两次从单杠上脱杠,最后被日本队超越,遗憾地获得亚军。输给别的对手都要好一点,输给老对手日本队,这让很多网友格外生气。

另一方面,苏炜德的队友们肖若腾、邹敬园、刘洋,都流下了泪水,这给苏炜德带来了额外的压力。队友们都表现出色,甚至都带伤作战,格外珍惜这次机会,这有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奥运会了。

因此,苏炜德被很多网友批评,不完全是“金牌至上”,还有着复杂的情感因素:有失去金牌的遗憾,也有“自家偶像”落泪后的迁怒,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心理——那些呼吁要调查苏炜德的背景,或者认为教练收了钱才派他上场,这都接近“网暴”范畴了。

苏炜德的失误,有一些必然性。他是作为替补出战的,顶替意外受伤的老将孙炜。此前,这些老将们组成的队伍,身经百战,也实力超群,就是冲着冠军去的。但是,中国男子体操队想在伦敦奥运会后再次登上最高领奖台,有雄心,也有巨大压力。不少队员身上有伤,既说明他们练得辛苦,也说明整支队伍的神经都处在紧绷的状态。

这种压力也会传递到苏炜德身上,他实在太紧张了,在第一次脱杠后,一位健身教练朋友就说,后面可能还会脱杠。那是至关重要的失误,他的动作甚至有点变形。

此前,苏炜德成绩不错,曾经获得过全国冠军。但很明显,他一直是国家队的“替补”,没能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体操队是“传统体育”的代表:为国争光,每日苦练,浑身是伤。如果是老体育迷就会知道,中国体操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往往都是一流。但是,需要打分的项目,似乎总是遭遇不公,比如因为美感不足,有时候过于紧张;在中国体操史上,因为紧张而出现的失误,并不罕见。

“新体育”,是更放松、更有激情和表现力,有时候甚至还有几分表演性。本届奥运会,到现在为止排名第一的关键词,是“松弛感”。不管是在巴黎这个城市,还是在运动员身上,人们都发现一种叫“松弛感”的神秘事物。

这不是说巴黎奥委会在推广松弛感。事实上,在奥运会之前,“松弛感”就是中国互联网上的热词,这是人们渴求的,也是生活中所缺少的东西。

人们感受到日常生活的紧绷,满世界去寻找“松弛”,他们发现巴黎的气质很符合这个词。

按理说,体育是最能给人松弛感的。“更高、更快、更强”是奥运会的的精神追求,任何运动都需要一定的“肌肉紧张”才能获得好成绩。但是,运动员在赛场内外,甚至在比赛中,又往往能向观众传递出“真正的自我”,把“紧张”和“放松”结合起来。

如果苏炜德有松弛感,“正常发挥水平”,就不会这么离谱的失误了。

苏炜德让人惋惜,也让人心疼,但又有人忍不住会说:小苏,你那么紧张干吗?实际上,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个性和松弛感。游泳名将张雨霏有夺金的实力,但她只获得铜牌,并没有被网友攻击,反而获得一片“雨霏别哭”的鼓励。

中国观众已经开始从“金牌崇拜”中解脱出来,学会欣赏奥运会上各种动人时刻。人们会鼓励选手,也会为各种细节而感动。

苏炜德的失误,是“紧张”的结果;而他失误后,也会更加紧张。这是过去竞技体育唯金牌论的“残余”。

“新体育”,更多是一种强调拼搏、超越自我的生活方式,“新运动员”会和观众有各种有意思的互动。这些互动也会让他们放松下来,有利于获得好成绩。

巴黎奥运会,是一次很好的“解脱”和获得“松弛感”机会。人们普遍使用手机而不是电视看直播,观看方式的变化,意味着新的关注和聚焦方式;更多互动和平等的视角,而不是过去的“中心才是焦点”。

到目前为止,最受关注的话题,是巴黎应不应该给运动员配空调,以及开幕式是好看还是冒犯,而不仅是中国军团斩获多少金牌。这也是一种进步。

希望像苏炜德那样“挨骂”的事,不再发生;更希望中国运动员能够获得放松的心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展现出自我就够了。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主编|萧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