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旗手”欧盟抛出折中路线
2009年12月09日 01:31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美承诺:

预示国际谈判重大时刻来临

《21世纪》:欧盟一直强调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需要发展中国家的行动和计划。中国已经提出了减少排放的计划,欧盟如何看待中国的计划?

迪马斯:中国宣布采取措施减缓未来十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无疑是个好消息。这使得中国的气候政策更明晰。

中国的减排计划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成功而言非常必要。该计划也有助于保持国际气候谈判的政治动力,鼓励其他国家摆出自己的减排数字。

当然,中国的减排目标和未来十年持续高增长的GDP挂钩,因此即使中国碳强度减排的目标得以实现,中国的排放量极有可能持续迅速增加。

《21世纪》:目前所有主要的国家都阐明了自己的减排立场,你对哥本哈根大会的前景有何预期,欧盟将如何进行最后的推进工作?

迪马斯:11月巴塞罗那谈判后,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最关键的是,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减排承诺。这些史无前例的承诺表明,某些重要时刻将要来临。两国在哥本哈根峰会前的开诚布公是更加重大的时刻将要发生的前兆。欧盟将推动两国,向更大的减排目标迈进。

中国已经采取重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并在国际谈判中起到了重要领导作用。我们仍在分析中国承诺的具体细节。虽然中国没有提出“正常商业情景”(Business As Usual)下的减排量,但能够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提交具体的减排数字,我感到非常高兴。

欧盟从未放弃京都议定书

《21世纪》:欧盟一直在减排问题上采取积极的态度。但在今年10月的曼谷气候变化谈判中,欧盟似乎想要摈弃《京都议定书》,转而建立一个新的协定。你是否能明确欧盟在《京都议定书》上的立场?

迪马斯:这是个严重的误解,欧盟从未说过想要放弃《京都议定书》。相反,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京都议定书》强有力的支持者。我们签署《京都议定书》,并积极把它落实到行动。为确保遵守我们承诺的2008至2012年减排目标,我们已经朝着完成,甚至超额完成这些目标的方向前进,所以偏离《京都议定书》的轨道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也清楚,《京都议定书》只是对抗气候变化的开始。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希望在2020年前将全球气候升温幅度控制在2°C以内,那么全球急需加强减排努力。

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是,基于《京都议定书》的经验,创造一份(世界各国)普遍参与承担不同义务的单一文件。这样做的好处是(文件的)签订批准过程将更加直接明了,可以避免在不同时期执行多份协议的风险,(使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框架更加简单,最终使碳市场更加具有确定性。

在《京都议定书》里有很多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协议中出现的条款,例如监控,报告,审查,遵循以及市场机制等坚实的条款。但我们认为,这些条款需要拓展,应该通过行业信用机制将其引入至先进发展中国家的某些部门。

“碳泄漏”需全面的全球协议解决

《21世纪》:气候融资也是国际气候谈判的焦点。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同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行动被一些分析人士描述为“鸡和蛋”的问题。为打破目前的僵局,谁应成为先行者?

迪马斯:毫无疑问,哥本哈根会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世界能否带给发展中国家一个可观的融资方案。

我不认为当前气候融资问题处于僵局。相反,事情发展得很迅速。在任何协议中,资金都是关键因素。随着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接受快速启动资金的观念,我相信现在协议离我们更近了。

快速融资的意义在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在2010-2012年间,加快自己的减排能力建设,展开早期减排行动。这类行动包括发展低碳经济增长计划,减少由森林砍伐和退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等内容。同时,快速融资计划也服务于行业碳市场机制的发展,以及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关键部门完善自身监控碳排放的能力。

欧盟委员会估计,如果哥本哈根会议能达成协议,未来三年内,每年发展中国家得到的快速启动资金是50亿-70亿欧元。当然这种资金供给是要有一些条件的,融资的最后规模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准备做出什么努力。

《21世纪》: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合作中,存在着部分发达国家企业向没有强制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产生所谓“碳泄露”问题。请问欧盟将考虑利用哪些措施应对这一问题?

迪马斯:“碳泄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关乎各国的竞争力。

我们目前的最大担忧是,哥本哈根会议的最后协议能否考虑到全球环境的完整性,并设法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有绝对减少。

欧盟的减排效率已经非常高,如果再提高减排要求,只会让企业迁址到标准没有那么严格的发展中国家,并在新的生产地使用高污染技术。这最终将导致全球碳排放量的增加。

所以,避免“碳泄漏”和相关竞争的最好办法是在哥本哈根得出全面的全球协议。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袁 雪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