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抓住“拯救人类最后机会”
2009年12月08日 04:31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CFP供图

南极洲。(资料图片)

《哥本哈根议定书》将接棒唯一一部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

作为一个整体,工业化国家已上了轨道,不过,其中有些国家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实现《京都议定书》中所约定的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波尔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连线采访时对《京都议定书》的执行情况作出此番评论。

核心提示

12年前,《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开启了人类携手一致行动以扭转全球气候变化的“先河”。而今,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能否如愿产生《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场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的成功才能宣告《京都议定书》的华丽“落幕”。

文/本报特派哥本哈根记者吴倩、方利平

“前京都”时代:

《京都议定书》抑制全球变暖

“以前,人们都认为大气是公共资源,可以不加约束地共享,但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大气资源变得越来越有限了,也需要各国间协调分配,有偿使用。”曾参加过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智囊”之一——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华如是讲述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对大气资源的认知进展。

《京都议定书》 作为全球范围内现存的唯一一个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正是人类携手一致行动以扭转全球气候变化的产物。

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 当喜马拉雅山主峰上的景观因为冰川的消融而发生改变;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的原居民的生活时,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

在此背景下,1992年,各国政府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UNFCCC), 致力于制订国家战略来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并于1994年3月21日起生效。1995年初,首次缔约方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

1997年12月,《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公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终于有了具体实施规则。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吴倩、方利平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