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的英文版本和中文版本。 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江泽民传》、《中国30年》作者库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理解中国政治哲学,才能理解中国
他是一个美国人,在中国却受到“国师”般的礼遇;他是一位大脑解剖学博士,笔下写出的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他中文并不流利,却是第一位向世界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外国人。他就是罗伯特·劳伦斯·库恩。2005年,库恩因写作《江泽民传》,在中国声名鹊起。2008年,库恩的新作《中国30年》,采访了包括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一系列中国政要,他再次备受瞩目。
记者最近一次见到库恩时,他正在洛杉矶,为上海世博会在当地的花车游行联络美国媒体采访。两天后,他又飞到纽约,应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邀请做中国问题讲座。他告诉记者,过几天,还要去中国两周。如今,这位美国人的生活已经围绕大洋彼岸的中国展开。在紧凑的行程间隙,库恩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写作只是额外工作
库恩的个人履历上,关于他的教育背景写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体生物学学士、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脑研究所大脑解剖学博士。除了科学研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投资银行家。库恩博士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并购方面的研究,在他2001年将自己的公司出售给花旗集团前,他在这家美国最大、也是最为著名的并购公司里担任了10年的总裁与合伙人。
而他在中国为人所知是因为2005年《江泽民传》一书的出版。作为一个科学家与投资银行家,他的身份似乎与作家毫不相干。库恩说:“现在,我仍然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及投资银行工作,那是我的职业。投资银行是我白天的工作,科学研究是我思维的方式,写作只是我夜晚的额外工作。”
库恩说自己只是一个业余作家,“和职业作家不同,我写作的目的是确保自己理解了所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只有把它写下来,才算是真正理解。写作只是传播思想的工具。”
传播真实的中国
谈到关于中国的写作,库恩说,这完全缘于生命的机遇与不确定性。“刚开始,我并没有想过书写中国,是中国向我展现了它自身。”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库恩总是看到美国媒体上扭曲、偏颇的中国报道。他说:“我很失望、沮丧。为了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我开始写作一些小文章。当时,我只是想传播我理解的中国,并没有庞大的计划和想法。”
库恩说,在西方,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哲学曾被斥为“不相干的、愚昧的”。上世纪90年代,现任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的冷溶最初将库恩带进了当代中国政治哲学领域。“我学习以后发现,这些政治哲学思想深邃、富有洞察力,适应时代发展。它们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如何理解时局,如何表达他们的见解。关注政治哲学的发展、演变对理解中国至关重要。”库恩说,“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专注于对中国政治哲学的研究。理解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以后,我写了一系列文章阐释它们。”
欢迎批评的声音
当库恩关于中国的写作逐渐展开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对他的文章显示出兴趣,同时很多批评的声音也随之而来。《江泽民传》等著作出版后,库恩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引起了一些西方媒体的异议,它们批评库恩在美化中国。
库恩回应说:“我十分欢迎批评,批评是思想的碰撞。当你听到批评时,你可能会不高兴,但你可以回击对你的那些批评。所以我很欢迎批评,我们可以讲不同的思考和观点。”
库恩表示,他跟西方的一些中国问题专家的不同在于:他不会只关注“问题”,而是会对中国的情况进行全景式的考察,以一种真实的方式来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我笔下的中国积极面多于消极面,这是因为中国本来就是积极面大于消极面。”库恩说。
随着西方社会对中国的逐渐了解,对库恩的作品持正面态度的读者越来越多。最近,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邀请库恩为纽约政商名流就《中国30年》英文版进行讲演,门票很早被预约一空,甚至还有50名听众没能进入会场。委员会会长史蒂芬·欧伦斯在介绍时直赞库恩是“美国第一人”,因为能与数名中国高层领导人同席深谈的,“除库恩外,没有别人”。
阐释上海世博主题
库恩还积极参与到上海世博会的宣传当中。作为“世界百位名人谈上海世博”活动的成员之一,他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在未来,文明多样性将成为人类共识,而非争端的源泉;人们将鼓励跨文化交流,促进人类的共同理解;上海将向世界昭示,只要努力追求成功,不断创新,我们就能创造令世人惊讶的进步。
作为迪士尼公司的高级顾问,库恩与迪士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一起,全程参与了迪士尼在中国的业务。库恩说:“上海迪士尼乐园是迪士尼公司的优先项目,是迪士尼全球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库恩表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将以其创新、高质、顶尖科技成为中国的财富之一。 (驻美记者宰飞 )(解放日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库恩
编辑:
许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