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飞饼不起眼,但是用这小小的飞饼造就一个大大的经济链却是常人做不到的,“飞饼达人” 范凯山,不是常人的他,做了一张大大的饼,大得和阿拉伯那张神奇的飞毯一样。
八宝茶的诱惑
范凯山是山东人,骨子里那种有山东爷们的大气,但是他的大气中透露出一种倔强,他笑称,这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从娘胎里带出的倔强是什么样子,记者没见过,但是范凯山身上的这种倔强倒是领教了。
1997年,范凯山还是鲁西南某镇党政办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循规蹈矩的例行工作让范凯山得不到工作的乐趣,脑子里有很多想法的他认为,自己是需要一种自由的环境,那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己的价值。走还是留,走又走到哪里?这都是很现实的东西,范凯山在思考。
范凯山的决定是在1998年春做出的,做出这个决定耗费了他太多的经历,政府工作虽然单调枯燥但是却有稳定的保障,范凯山的决定在一开始就如很多辞职下海的人一样受到了众多人的阻碍,在那个小镇,旱涝保收的稳定收入和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是极具含金量的。但是范凯山认为,自己的决定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当年他就来到了北京,选择目标是餐饮行业,善于观察的他迅速发现了商机。他发现酒店里的八宝功夫茶特别受欢迎,但是他关注的不是八宝茶如少林功夫般的技术,他关注的是这个项目的分成模式,这个项目传统采用的和酒店分成的方式,酒店提5,茶师提5,每个月可以获得的收入相当可观。
从此,每天夜里10点下班,范凯山多了一个爱好,他经常偷偷拿茶师的八宝长嘴茶壶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他的技术大长,隔着10人台的桌台,都可以准确无误的将茶水倒到茶杯里,一滴不撒。技术成熟的同时,他也不失时机地锻炼自己的胆量,范凯山打印了很多八宝茶的合作文件,他一个店面一个店面的寻求合作,当时虽然没有谈成功店面,但照现在范凯山的话说,给自己后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飞饼皇帝的蓝图
正在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前进的范凯山突然大病一场,离开北京回老家养病的半年间,病重的他差点就离开了人世。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病愈后回到北京的范凯山还是做着自己的老本行——八宝茶。但是任何新兴事物都会在热潮之后进入一个衰败期,八宝茶后面做什么,范凯山在思考,但是灵感却是一瞬间内突如其来。
在八宝茶流行过后,店里来了个打工的甩饼师傅,甩来甩去的饼划出了美丽的弧线,也同时给了范凯山很大的启示。当时就向甩饼师傅表达了拜师的愿望,没想到师傅并没有传授的意愿,范凯山并没有退却,他施展了自己的绝技——偷师,在偷偷学艺了半个月后,开始像模像样地帮助甩饼师傅做起了甩饼。没人会想到,一个庞大的飞饼帝国就在范凯山的手里慢慢画出了蓝图。
范凯山做甩饼不是一时奇想,他的倔强成就了他做事的风格,他要突破传统甩饼的局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范式风格”。于是他开始了对甩饼的研究,首先他要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大更薄,为了达到这一点,他将自己关在和面的房间里好多天,每天面对那白花花的一堆粉末,他揣摩着加水的份量。终于,面壁思过产生了成效,在配方改进后,甩饼的韧性提高了许多,不仅吃起来有滋有味很有嚼头,更重要的是,这种饼可以很轻易地被师傅扔到空中,而且保持外形不变,于是范凯山给了他一个很有味道的名字——“印度飞饼”。大名鼎鼎的“印度飞饼”诞生了。
利用在八宝茶开拓中积累的经验,克隆相关方法,范凯山谈成了几家店面,收入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收入提高不是范凯山最渴望的,他需要更大的平台,于是他选择了离开,成立工作室,培训工作人员,将成熟的工作人员送到各家酒店做飞饼,并开始与多家酒店联系加盟,批量产出的飞饼师傅让范凯山的业务领域迅速拓展,当时北京市场上的飞饼师傅基本都与他有关,他成为当时最知名的飞饼老板。
梦想,在追求中闪耀光辉
赚了钱的范凯山却因为年轻付出了代价,不懂理财的他挥霍很多,再加上没有注意新品开发,红极一时的飞饼逐渐退出了酒店领域。惨淡的经营让范凯山对这个行业的前景怀疑起来,他决定归隐。
收拾好一切的他进入了广告行业,第一次踏入京城知名的4A广告公司,他还不适应,但是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广告行业风生水起的当日,他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鸿星沃登卡、露友等著名品牌都相继成为他的客户,“我范凯山不能被一个失败打垮,事实证明,没有什么能打垮我!”范凯山言之凿凿。
但是飞饼还是他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酒店合作不好做了,能不能转换一下经营方式?这个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迸发出来的想法让范凯山的心豁然开朗——飞饼可以走连锁小吃店的模式!这是一种崭新的模式,崭新模式必然带来一个可以开发掘金的蓝海,带着对飞饼的眷恋,范凯山又一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他又一次辞职。
范凯山的第一家印度飞饼店面在北京海淀区开业,为了对质量把关,范凯山亲自做饼。高超的技术,非凡的口味,亲民的价格,新鲜的店面形式销售,顾客盈门。来自西班牙、香港、台湾、俄罗斯、日本的友人都去了这家连锁店,品尝一口飞饼这一获得重生的食品、间隙再学习飞饼技术成为了当时京城一景。
范凯山的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消费者的口碑带来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湖南卫视就邀请范凯山参加了当时收视率很高的《谁是英雄面王争霸》节目,与国内很多名师同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美味中国》,北京电视台《美味中国》《喜来坞》《快乐起飞》,山东卫视、山西卫视、台江苏卫视等越来越多的媒体邀请,媒体的强大达收视率,也给印度飞饼带来了很多咨询电话。之后,范凯山还与中央电视台摄像制作了国内第一份飞饼教材,创造了许多行业的第一次!
辉煌的背后,范凯山有自己更多的思考,用他的话说,印度飞饼虽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功了,但是对于美好的未来,这仅仅是起了一个头,飞饼要发展,必须吸取之前的教训,这样才能让飞饼拥有阿拉伯飞毯的魔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济格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