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11月4日缅通社发布的照片显示,美国主管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右)在缅甸新首都内比都会见缅甸政府总理登盛上将。坎贝尔4日晚在结束访问缅甸前说,美国正准备采取步骤改善美缅关系,这是14年来美国高官首次访问缅甸。
中广网北京11月10日消息 本月3日,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到访缅甸,这是14年来美国高官首次访问缅甸。访问期间,贝尔除了会见缅甸总理登盛外,更与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总书记昂山素季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私人会谈。
自今年年中开始,美国政府陆续放出与缅甸改善关系的信号,也付诸一些行动,如向登盛发放了入境许可,使登盛成为14年来第一位参加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的缅甸军政府高官。坎贝尔访问期间,继续在多个场合释放积极信号,反复强调美国政府希望“改善美国和缅甸的关系”,改变以往美国政府对缅甸“孤立”政策的立场。
核心提示
美国对缅甸政策的转变,并不是美国政府突然间想起要对缅甸好,而是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全盘调整的一部分。美缅关系不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只能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关系缓和,因为双方的要求差距太远。
——张锡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缅甸军政府必须而且可以做的几件事包括:1.提前释放昂山素季;2.承诺让包括昂山素季在内的缅甸各反对党参加明年大选;3.承诺大选后组建民选政府或者军民联合政府;4.推进经济改革。
——喻常森(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
本报讯 在美国改变对缅甸政策的背景下,美国与缅甸的接触会否保持向好的势头,美缅关系将取得怎样的进展,又将如何影响中缅关系呢?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两位东南亚问题研究专家。
原因
采取“新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奥巴马外交政策作缓和调整
广州日报:有媒体评论称,美国目前对缅甸采取的是大棒加“新胡萝卜”政策,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锡镇:美国对缅甸政策的改变是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全盘调整的一部分。
小布什执政8年期间采取的强硬的孤立外交政策使美国在世界各地遭遇了很多挫折,国际形象大打折扣。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不得不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对所谓“流氓国家”如委内瑞拉、古巴、朝鲜、伊朗等,奥巴马政府在外交政策上都作出了缓和的调整。所以,美国近期对缅甸的政策转变,并不是单单针对缅甸,突然想起要对缅甸好。况且,美国并没有对缅甸承诺任何好处,只是改变了接触的策略和手段。
喻常森:将美国最近对缅甸政策的调整用大棒加胡萝卜或者“新大棒加胡萝卜”政策来形容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一方面,它是一种旧政策的翻新,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美国长期以来对缅甸的打压和不接触政策,转而采用通过接触来施加影响的双轨政策。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