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年轻人在想什么?他们是否也为考试难,就业难,买房难而焦虑?他们为何热衷娱乐却厌恶政治?120万首投族年轻人的选票,将会决定台湾的未来吗?他们怎么看大陆人,又怎样想象世界?本期专题,将带你走近一个“年轻的台湾”。

金黄色“爆炸头”、脸上贴彩带、穿破牛仔裤、哼HIP-HOP音乐、时不时冒出句恶搞的话……这是大陆参观者对台湾学生的第一印象。但体验之后他们发现,台湾学生的课业压力不亚于大陆学生,两岸教育方式并无太大不同。

高中生3年学遍四书 传统文化认知根深蒂固

在马英九的倡导下,“四书”也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4部著作,编入台湾高中必选课程。目前台湾高中生大概一周35堂课,其中语文课4堂必修、3堂选修,孔孟思想包含在选修课中。未来新的教学规划实行后,台湾高中生每周必须上一节“四书”课,3年下来把“四书”学一遍。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台“教育部”明确表示,未来不会将“四书”内容列入考试范围,但“四书”中很多精华出现在不同的课文中。[详细]

考试多作业多补习多 近半学童喊累

台湾儿童福利联盟今年10月起首度针对岛内学童学习过劳情况进行调查。其23日公布的调查报告称,有近1成3台湾学童过量疲劳,3成4学童中等疲劳,总计近5成学童喊“累”。导致学童过劳的三大因素是:考试多,作业多,补习、才艺训练多。有超过3成的学童近两月每天都有考试;亦有4成左右学童有读书写作业到晚间11点之后的经历;还有6成学童需要在课后应付学科补习。调查显示,学习疲劳令台湾学童睡眠严重不足,甚至有9成的初中生抱怨每天睡不到8小时。[详细]

优质教育资源抢夺激烈 台湾也有“考试移民”

台湾学生进大学有两次考试机会,分别是每年2月到3月间的学力测验(简称“学测”)和7月初的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这两项考试被称做台湾“高考”。台湾孩子进公立幼儿园之前,会有小升初“摇号”抽签,幼儿园升小学,小学升中学都按户籍入学,没有考试,也不考察艺术特长。但按户籍入学也形成了一种怪现象,所有人都打堆搬迁至明星学校周围。家长在指考前也会到寺庙烧香祈福,诚心祈求孩子能金榜题名,考试时时在考场外念佛经、准备冰水毛巾。 [详细]

好男不当兵 青年流行延期毕业逃兵役

台湾“兵役法”规定,服兵役是台湾年轻男性的义务,全岛18岁以上的男性都必须服兵役,陆军服役期为2年,海军和空军的服役期为3年。2008年,兵役期缩短为1年。时下台湾的年轻人﹐流行不当兵才“酷”。由于台“兵役法”规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要服兵役,因此台湾大学生中开始流行“延毕”,即延期毕业。每年研究生报名期间,各招生点都被来自全台各个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挤得水泄不通。[详细]

台北市某知名家教班开设的“魔鬼训练营”,该班宣称“营造誓死如归的读书气氛”。教师一律身穿迷彩服,采取严格管理方式,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吃东西、讲话、打手机等都要扣分,扣满20分将被退训。被退训者的桌上都写着“阵亡”二字,警告其他学生要专心读书。

台北街头时尚的年轻人

台湾政论家陈文茜说,与大陆相比,台湾比较像偏安的南唐、李后主年代的“国度”,长期在夜宴、歌舞升平。很多人会在乎生活品位,习惯了慢活、乐活。因为对他们来说,很快地活着也得不到什么,并没有特殊的机会。

高学历年轻人沦为长期失业最大族群

2010年,台“劳委会”分析发现,台湾“长期失业者”中以20-34岁年轻人占最大宗,占近半数(49.5%),真正中高龄只有2成7,而且大专院校以上更占4成 。“劳委会”认为此一现象与年轻人教育程度提高,因为无后顾之忧,对工作条件要求较高,不愿屈就有关。其次,少子化趋势下,家庭过度保护独子,也可能造成年轻人习惯依赖家庭有关,有些社会潮流观察专家甚至将此类年轻人称为“啃老族”,就是长期仰赖父母提供经济资助,不愿投入就业市场。 [详细]

少子化问题严峻 一个年轻人将养两个老人

统计显示,台湾潜在劳动力占非劳动力的比率,去年只剩下70.6%,创下历史新低纪录。岛内学者解读,这是“少子化”与“高龄化”负作用发酵,退休、或无法劳动的老人愈来愈多,年轻人愈来愈少,使得近十年来,潜在劳动力比率一路下滑。学者也担忧,高龄化与少子化的结果,不仅劳动市场失色,“劳力储备”愈来愈单薄,“人口红利期”期也可能提早结束,也就是不到2027年,台湾就会变成一个年轻人养两个老人。 [详细]

公务员初等考试无学历限制 博士可能败给高职生

台湾公务员初等考试无学历限制,每年举行一次,要年满18岁就可报考。2008年金融海啸前,每年约有5万人报名,但2009、2010年受不景气影响,报考人数冲到9万人。公务员初考录取,从委任第一职等开始,俸额加专业加给,录取者起薪约29000元新台币。今年有不少博士生跑来抢饭碗,却抢不过高职生,16名“高资低考”的博士生全部落榜,高中职生则有22名录取。[详细]

没100万娶不来老婆 但丈母娘不逼女婿买房

《时报周刊》在台北中山北路的婚纱街进行的调查显示,平均每对新人结婚要花100万元,这还不包括男方出的聘礼和女方出的嫁妆。大陆年轻人结婚前最在意的“大头”——婚房,反而不太纳入他们结婚“必备品”中。因为台湾岛本身地域并不大,年轻人大多认为双方家中有一套房居住就足够。若双双离家打拼,也是以租房为主。结婚时购置新的床上用品,重新粉刷。大多数过来人也建议“先结婚,后买房”,与其婚后拼命工作紧追高房价,不如保证生活品质。[详细]

年轻人开小店已满足 不求收入高但求生活品质高

台湾《30》杂志调查显示,台湾30岁左右的年轻人23.8%的理想是当个性小店店长,而43%的大陆年轻人想成为大企业家;34.6%的台湾年轻人认为赚钱虽重要但不是惟一价值,而20%的大陆年轻人希望自己未来年薪可超千万;40.7%的台湾年轻人视第二专长为实现理想最佳方法,而42.6%的大陆年轻人认为人脉是职场第一竞争力。台湾年轻人更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更喜欢设定一些切实可行的中短期目标,哪怕是遭遇经济危机或其他。[详细]

#

台北西门町,沉醉在自己音乐世界的青年

人数近300余万的台湾“80后”,120万首投族(20-24岁首次拥有投票权的人群)选票,对2012年“大选”的影响举足轻重。在政客眼里,他们是宝贝一般的“潜在票仓”;可在观察家看来,却是一群政治冷漠的家伙。对他们来讲,真正意义在于个人,就在于跟自己、跟朋友、跟身边局势的冲突,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就是他的政治。

台湾年轻人曾把陈水扁抬进“总统府”

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日当天,中午未过,在岛内各地监票的国民党地方党工,已被眼前出现的一波又一波陌生的年轻面孔惊呆了。这些“突然”出现在投票所的年轻人,基本都是自发从外地搭车回乡投票的学生,而且全是冲着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而来。那年,陈水扁的年轻选票(30岁以下)合计大约赢了连、宋50万票。[详细]

吵吵嚷嚷的选举风气倒了年轻人的胃口

民调显示,大约有七成年轻人接受调查时会表明政治倾向,却只有不到三成人愿意去投票。根据相关规定,选民必须回到自己的户籍所在地进行投票,“对于在外地求学或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赶回家乡投票花钱又耗时”。对于“政治冷感”,一位大学生出两个理由:其一,台湾年轻人普遍觉得生活还不错,安居乐业的心态淡化了他们对政治的热情;其二,吵吵嚷嚷的选举风气倒了年轻人的胃口,“搞不懂他们究竟要做什么”。[详细]

家庭和传媒左右年轻人投票倾向

“如果长辈的政治倾向较为强烈,选举时尤其是胜败存亡的关头,会拜托子女支持心中的人选。”一个台湾年轻人回忆说,2005年底台湾县市长选举时,一个在台北生活的朋友接到台中父母的“夺命连环call”,要他支持绿营候选人,“没有什么偏好的年轻人,有时就照着父母的意思去做了”。“年轻人就是三分钟热度,容易受到单一事件的影响”,蔡克斯指出,政治人物在媒体上曝光,如果没有谨言慎行,光靠电视新闻的一则标题,就足以严重影响年轻人的观感。[详细]

蓝绿抢攻首投族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2006年4月,在时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授意下,国民党青年团浮上台湾政坛。辩论比赛、热舞大赛、武术擂台,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岛内各大专院校开展。绿营方面,从“辣妹助选团”到“扁帽一族”,民进党从来不缺乏创意。“但那都是10年前的老皇历了。”时任民进党文宣部主任、被公认善于争取年轻选民的陈文茜直言不讳。今年,马英九干脆把“政府”搬到了“网上”,社交网站、手机短信、APP(iPhone、iPad等第三方软件程序)成为其助选三大利器。[详细]

#

“VOTE”需要和“ROCK”联系在一起,才能吸引政治冷漠的台湾年轻人。

#

马英九竞选连任办公室成立时,举行cosplay活动吸引首投族的注意。

两岸政策开放 “台女嫁陆男”比例大增

两岸签订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上直航越来越便利,台湾有高达7成的年轻人愿意前进大陆,意味着有更多女性到大陆求学、发展或旅游,更有机会结识大陆男性。根据岛内内政部门统计,虽然目前嫁到台湾的大陆新娘与迎娶台湾女性的大陆新郎比例约为7:3,但以2009年与2010年资料相比,娶台女大陆新郎(含港澳)递增21%,但嫁台大陆新娘仅增加1%。[详细]

六成五台湾青年视大陆年轻人为最大对手

大陆采用台湾学测成绩入学,台大、北大研议合办“双联学位”,台方有条件承认大陆学历与进一步开放陆生来台。交流互动日益密切的两岸大学校园,成为两岸双赢交流的新平台。《远见杂志》主持的一项两岸年轻人调查显示,65.3%的台湾年轻人认为,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大陆的年轻人。可见,台湾的年轻人其实已在环境中嗅得了此种警讯。[详细]

赴大陆工作的台湾年轻人:期望被平等对待

北大医学部的台湾学生周汝真成了被大陆事业单位录取的第一位台湾人。她说,我应该没有资格要求大陆给我什么特殊的待遇,只期望和本地人一视同仁被对待。“刚开始来的时候觉得挺乱的,也遇到一些不太好的事,比如这边的行政人员比较有权力,一些事情办起来比较繁琐,在外面租房也受过骗。不过这几年感觉真是发展特别快,逐渐在好转。”[详细]

台湾年轻人的志工梦:走向世界 开拓生命经验

这几年,台湾“志工观念”不断成长,全世界各地都有台湾志工(志愿工作者)的身影。年轻人远赴非洲、大洋洲岛国等较偏远区域担任志工,为自己开拓生命的另一种经验。这种现象固然和台当局政策鼓励有关,更和台湾社会的观念转型有关。近年来,岛内宗教团体带头投入各地的志愿服务工作,各种民间团体也形成社会上一股重要的公益力量。在这样的风气带动之下,不少台湾年轻人渐以当志工为荣。[详细]

#

普通台湾年轻人对大陆仍充满了好奇

#

《转山》,24岁的台湾年轻人谢旺霖讲述他在西藏千里骑行的真实故事。

安逸的生活、舒适的环境,让台湾年轻人并不关心岛内政治。但是,当“念不起书”的忧虑不断萌发,当“流浪博士”的说法悄然风行,当“活不下去”的呛声陆续响起,台湾年轻人们心里明白,政治并没有离他们远去。而在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台湾年轻人与大陆年轻人其实在彼此想象,也在彼此塑造。今天的台湾年轻人,将决定二三十年后两岸拥有怎样的未来。

凤凰网资讯 中心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邱实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