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民进党要求在“立法院”成立两岸小组的呼声不断高涨,关于“两岸小组”的议题在岛内再次热炒起来,成为蓝绿新一 轮政治攻防中的重要议题。
蓝绿围绕“两岸小组”议题的斗争由来已久
事实上,岛内蓝绿阵营围绕有关在“立法院”成立“两岸小组”的斗争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台湾“立法院”就已经成立了两岸“监督小组”,诸如两岸宗教直航、“小三通”等两岸事务的操作都要通过这个小组来监督。2004年第六届“立法院”开始时,当时在野的国民党就要求成立“监督小组”来对两岸事务进行把关,但当时执政的民进党持反对立场。现在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民进党方面反过来要求成立“两岸小组”,但国民党方面认为在现有机制下,“立法院”已能监督两岸事务,没有必要叠床架屋地成立“两岸小组”。
是否成立“两岸小组”,国民党内部不同调
不过,目前来看,国民党内部关于是否应成立“两岸小组”意见存在分歧。国民党中央及行政部门基本上持反对立场,但部分党籍“立委”及党政高层则持赞成态度。担任“立法院”院长之职的王金平目前公开表示,希望在“立法院”成立“两岸小组”,他认为,两岸重大事务通过“两岸小组”的沟通后,各党团各自回去与党籍“立委”比较容易沟通,使相关问题的阻力大大减少,这样在“立法院”院会通过时,其过程也可能比较顺利一些。另外,国民党内部一些党政高层也认为,既然行政部门强调ECFA要经“国会”同意,并请王金平协助处理,恢复“两岸小组”的运作则可能让ECFA议题更为顺利。
围绕“两岸小组”议题的各方利益考量
岛内各方围绕是否在立法部门成立“两岸小组”的斗争,实质是对两岸关系主导权的争夺。两岸关系历来是关系台湾生存发展的最重大、也是民众最为关心的议题,特别是当前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形成和深化,两岸关系事务越来越成为影响台湾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深刻地影响台湾社会经济发展及政治局势的变化。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岛内各股政治力量谁掌握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谁就能更大程度地掌控两岸资源,分享到更多两岸交往的现实利益,拓展自己的政治发展空间。因此,目前岛内再次出现要求成立“两岸小组”的动议,并引发各方攻防斗争,实质是对岛内两岸关系主导权的斗争,是目前居于不利地位的力量要求打破现有格局,实现权力资源的重组分配。
从蓝绿斗争的角度来说,民进党要求在“立法院”成立“两岸小组”其实是希望改变当前在两岸事务中边缘化的处境,通过“两岸小组”介入两岸事务,加大对国民党的牵制力度。正是因为这一点,蓝绿双方在“两岸小组”成员的构成比例上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民进党团自然希望按政党得票率来比例分配,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自己在“立法院”居于少数派的不利处境;而国民党方面则希望维持自己在“立法院”的优势主导地位,要求按照“院会”的席次比例来分配。双方分歧的实质就是“两岸小组”的主导权。就国民党内部来说,之所以存在不同意见,实质也是内部有不同利益,有人希望借助“两岸小组”扩展自己对两岸事务介入力道,从而相应扩展自己的政治空间。
成立“两岸小组”的前景
在目前岛内蓝绿两党围绕政治问题冲突不断的氛围下,蓝绿双方很难达成共识,这是造成台湾“立法院”长期陷于空转的重要原因。在台湾,两岸议题是最为敏感的议题之一,蓝绿双方经常为此发生激烈的对抗。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增多,未来如果能够成立“两岸小组”,以便蓝绿之间的相互沟通及国民党党、“府”、“院”的协调,从理论上来看,应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蓝绿双方是否会真正去遵守“两岸小组”的运作体制?是否会秉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念?如果民进党仍然坚持逢中必反的路线,利用“两岸小组”这样一个平台,更加在“立法院”全面提升反对两岸和平发展的动作和力度,笔者认为,无论设立多少个两岸事务小组,其结果不但没任何实质意义,反而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不利。因为一旦成立“两岸小组”,未来两岸所有重大事项,都需要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进行讨论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无疑将面临严重的“停摆”后果,这与马当局希望提升施政效率、希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愿望完全背道而驰。(华广网 本文作者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长 陈先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解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