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广网8月25日讯(作者 李鹏)台湾的政治向来是“一切皆有可能,任何意外都不意外”。上个月刚赢得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的马英九,却在八月份遭遇到他从政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过去曾经被视为“媒体宠儿”的马英九,在此次的“八八水灾”中却成为媒体炮轰的对象,被批得体无完肤;本以为连任不成问题的马英九,水灾过后其连任似乎打上了一个问号。这些都是马英九始料未及的。自然灾害演变为政治风暴,在台湾的政治氛围下,实际上是经常发生和意料之中的事情,马英九的始料未及恰恰是他屡陷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该说,马英九上台前后所遭遇的政治危机不在少数,从“特别费案”到“绿卡风波”,再到国际金融危机导致“633”政见跳票,马英九在处理这些危机时往往过程艰难,最后都有惊无险地过关。但马英九却似乎没有从这几次危机中汲取教训,其危机处理能力没有显著增强。危机意识的缺乏是马英九屡陷政治危机的首要原因,他往往在危机来临时未能及时意识到这就是危机,在危机发展的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危机会有多严重,在危机加重时显得不知所措,这样就导致他在进行危机处理时往往会失去先机,从而失去话语权,后续的补救措施也经常是差强人意,效果不彰。
此次马英九面对“八八”水灾同样是如此,或许是气象预测有误,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八八”水灾是台湾所面临的重大灾难,从马团队前期的勘灾动作和救灾部署来看,他们基本上还是当做台湾每年都会遭受到一般灾害来看待。但在灾害程度急剧升级后,马英九依然犹豫不决,拘泥于条条框框,致使当局的很多补救动作让社会大众感觉慢半拍。等到马英九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已经身陷媒体铺天盖地的指责声中不能自拔。
同时,“八八”水灾演变为政治风暴,除了马英九危机意识不强、救灾不力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台湾媒体的添油加醋和岛内反马势力的煽风点火。台湾的媒体向来过度竞争,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出现“偏差放大”现象。在此次水灾过程中,媒体一方面扮演中沟通讯息、激发爱心、监督当局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扮演了刻意渲染灾情、过于苛责当局的角色。此外,一些反马的政治势力也趁机将矛头指向马英九,为自己谋取政治资本。而马英九却对台湾媒体竞争和政治斗争“嗜血性”的特点没有充分的了解,还以为自己依然是媒体的宠儿,寄希望于政治对手能够手下留情,最后却适得其反。其实,在大灾大难面前,万众一心更显重要,救灾宜鼓劲而不宜泄气。不论是媒体还是政治对手,都应以救灾为先,一味地责难当局,让民众对当局彻底失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利于灾难的救助。
可以说,这次水灾对马英九所造成的负面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他现在面临着“怎么讲都错,怎么做都不行”的窘境,后续的补救动作,有些方面是他可以努力的,但结果却不是他能够操控的。马英九若想安然度过此次危机,可能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本文作者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作者:
李鹏
编辑:
解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