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见证台湾50年
2008年07月03日 19:25环球时报 】 【打印

眷村彻底丰富并改变了台湾

这么多年过去了,眷村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正日益引起关注。学者认为,一方面,早期眷村被称为“竹篱笆”,多少意味着它是一个与外界鲜少沟通的世界。眷村人以一种难民的心态到了台湾,当时本省人和外省人的比例接近于8.5∶1.5。在陌生环境的包围下,眷村人选择了自我偏爱,这种强烈的“外省人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与本省人的融合。当时每个眷村只有一部对外联络的军用电话,全村与外界互通信息全靠它。另一方面,眷村内部又是不同地域文化的汇集处,这里的人们大多适应性很强。台湾朋友李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眷村没有谁家是关着门的,都是前窗挨后院,一家出了事,大伙都会去帮忙。小朋友之间就更是如此,李先生得意地说,当时眷村光是和他同岁的就有二

十几个孩子,大家每天一起上下学,如果和本省同学打架,大伙都一起上,“团结、有情有义”也是眷村的特色之一。

台湾著名演员刘德凯曾说:“我在眷村生活了近20年,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上学、考试、打架、谈恋爱……这里面还有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李立群和胡慧中。”

眷村子弟就是在这种有些自相矛盾的环境中生活着,到了20世纪70年代,他们开始出现分化:一部分人在父母望子成龙的教育下,考上了大学;一部分人成绩不好,选择了军旅生涯;还有一部分人步入黑道。据统计,台湾现存大型有组织帮派几乎都与眷村有关,最有名的如“竹联帮”、“四海帮”等都是从眷村发展起来的。

眷村对政治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当时的眷村人念念不忘反攻大陆,他们服从效忠于国民党,是其最忠实的拥护者,几乎家家门口都插着一面“青天白日旗”。因此在台湾,“眷村”一词原先曾有着特殊的政治含义,几乎等同于“反台独”。国民党执政时期,往往只要党部一个电话,眷村人就会按照指示投票给国民党所支持的候选人,为此还赢得了“铁票部队”的称号。但随着国民党的分裂,眷村后代也不再听从它的指挥,尤其在2000年选举时,眷村人一边倒地支持宋楚瑜。李立群曾这样总结说:“在政治、教育、经济和军事上,这批眷村人带过来的文化彻底影响了台湾,丰富了台湾,也改变了台湾。”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吴薇   编辑: 彭婷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