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复的迷宫——《黑书》
2008年05月26日 09:38凤凰读书 】 【打印

《黑书》Kara Kitap
[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著
李佳姗 译
世纪出版集团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

出版信息
开本:32开(140mm*203mm)
定价:29.00元
出版日期:2007年5月

情节简介
卡利普是伊斯坦布尔的一名律师,某天下班回家,迎接他的是妻子如梦告别的字条,接着,如梦的同父异母兄长耶拉也不见踪影。他深信,只有了解耶拉,成为耶拉,才能找到他挚爱的妻子……
耶拉,几十年来以他的报纸专栏创造了一个比现实的伊斯坦布尔更丰富、更真实,也更诡谲的城市。卡利普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文字,发现其中隐含着惊人的秘密,慢慢地,他自己也终于变成了耶拉的替身,可以代笔写他的专栏。
然而冒险并没有结束。卡利普也没有料到,巨大的危险正等待着如梦和耶拉……
内容提要
这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出版于1990年。小说叙述了一个在伊斯坦布尔土生土长的律师卡利普寻找失踪妻子的故事。一个侦探小说式的开头--妻子如梦失踪,只留下一张字条,卡利普开始了搜寻,也就开始了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漫游。他逐渐相信,如梦的出走与她的同父异母哥哥耶拉的失踪有关,后者是知名的报纸专栏作家。他开始探寻耶拉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探访耶拉曾经到过的场所,甚至用耶拉的方式进行思考,最后他潜入耶拉的公寓,穿他的衣服,接他的电话,最后甚至能假扮他来写作专栏。
这是小说的表层情节。而就像帕慕克在书中所言,故事背后自有其更深含义。卡利普对如梦和耶拉的追寻,似乎象征着对某一终极理想的探寻和揭秘,这与书中一度讨论的文字与意义之谜、面孔与意义之谜和耶拉专栏中宣称的"救主将到来的"的理论,有着同样的文化逻辑,因而也形成了一个多线平行的意义网络。与此同时,对自我本质的追问、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思索,既通过小说本身的情节,又通过小说中耶拉专栏的文本,不断地强化,弥漫在整部小说中,由此又引发和连带着对伊斯坦布尔历史和命运的叙述,更由此扩大到对东西方关系和本质的思索。
《黑书》是一部迷宫般叙事繁复的小说,而其主题也同样呈现出意义的网络化格局。作者融情节、故事、历史、虚构文本、自传成分等于一炉,各种元素交叉并存,形式和主题都体现出强烈的帕式色彩和鲜明的原创性。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至少是有成为伟大小说的野心的作品。堪称作者集大成的作品。
作者简介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 ),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布尔,曾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200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已经被译为40多种语言出版。
《黑书》出版于1990年,是帕慕克写作历程中的一个旅程碑,该书在土耳其引起巨大争议的同时,也广受一般读者喜爱,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1995年该书法文版获得"法兰西文化奖"。
编辑手记
1.《黑书》是帕慕克融合通俗小说与严肃文学的又一次成功尝试。写于1990年,表面上是一个侦探小说,实际上却是奠定了帕慕克写作的一些基本主题:身份认同和双重身份,东西方的文化融合和冲突,奥斯曼的历史,以及伊斯坦布尔城,等等。主人公漫步街头,苦苦寻觅失踪妻子的踪迹,接踵而至的街头景物,主人公脑海里不断涌现的回忆与苦苦思索,以及交替出现的专栏作家的专栏文字,共同编织了一幅绚丽多彩、质地繁复的叙事图景。
2.与《我的名字叫红》《白色城堡》虚构土耳其历史故事不同的是,《黑书》着眼于现当代土耳其历史,即1960-1980年代之间的土耳其。政治之演进、思潮之纷争、理念之嬗变,都以极其戏剧化的方式在小说中得以呈现。小说塑造了一段活生生的历史,一段当代人的历史,因而在土耳其国内非常流行,也备受争议。
3.《黑书》以极其宏阔的视角,包罗万象的内容,推理小说式的结构,以及普鲁斯特式的叙事质感,堪称帕慕克最有野心的作品。
4.帕慕克的小说都有很强的形式感,具有几何体般的美感,《黑书》在这方面也许是个极致。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看似无关,却有内在的联系,最终融汇在一起,完成一个推理小说的格局,而读罢全书,会有一种得意而忘言之感,形式的东西慢慢退去,故事和意蕴让人久久回味。
5.小说带有极强的自传色彩,参照作者的回忆性作品《伊斯坦布尔》,会得到一些有趣的发现。

(世纪文景供稿)

帕慕克   黑书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严彬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