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昊现象”看用人新标准
2008年05月01日 16:33新华网 】 【打印

据今天的香港《大公报》报道,今年35岁的陆昊,在北京市人大会议上顺利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35岁担任省部级干部,这不仅在北京历史上实属罕见,而且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北京观察家认为,35岁的陆昊出任北京市副市长,从他的轨迹中折射出中共选任﹑提拔年轻干部的一些标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靠得住,有本事,这是根本;基层的工作经验,从群众中来,这沿袭了一贯的群众路线;更加强调理论水平和专业化背景,这是时代发展所必需的;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表现,具有国际化视野,这适应了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据报道,这位在“中国硅谷”中关村建功立业﹑深具影响的人物,一直以来是北京媒体追逐的焦点。他28岁出任北京制呢厂厂长,把一个亏损的5000人大厂扭亏增盈的经历,被媒体称为“国企大旗青年扛”,并导出北京青年报讨论的“陆昊现象”;他就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更是把一套先进理念注入中国智力资源最集中、最具活力的“中国硅谷”。北京市的人大代表也难忘这个思维敏锐又稳重得体的年轻人,据说,在副市长候选名单酝酿过程中,代表们对陆昊的一致看法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佳。35岁的“陆昊”当选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应该说是新的“陆昊现象”。

我们应该知道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特别是受到良好教育和具有创新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讲,对经济和高科技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已受到普遍重视,并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和国际化,我们对企业选拔人才上的要求是这样定位的,而对于政府官员的选拔上,从这角度上来考虑却似乎少了点。

中国哲学理念中对于人才的重视、对于能力的肯定早已有之,特别强调了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情感;聚才的方法。伴随着人类社会向新世纪的迈进,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国家,中国社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能力导向已成为一种潮流。能力建设是人力资本增值的关键途径,创新和绩效是人力资本能力建设理论的核心。关注绩效就是明确以工作的业绩和效率来衡量能力的高低。从陆昊在北京制呢厂的到“中国硅谷”中关村的建功立业,说明他的能力和业绩。我们还可以从陆昊的任用中可以看到用人的转型,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就必须重用一批像陆昊这样的年富力强、适应国际化的人才到政府去任职,有了这样优秀的人才,政府的决策才会更科学、合理,更适合当今形势,适应国际变化,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小康。

我们还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尤其匮乏的问题;人才结构不恰当,市场配置人才的力度不够的问题;论资排辈,压抑人才能力释放的问题;人才教育缺乏对创新素质的培养的问题。总之,人力资本问题已成为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过去我们也提倡年轻化,但在一些地方还是论资排辈,媳妇熬成婆也就到“站”。在定人才标准和选拔上,应谁为社会做的贡献大,谁为民族发展解决的问题多,谁才是真正的人才,可选拔的人才。比如二十几岁的年轻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就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破格录取”,这个“格”实际上就是一种年龄条件。“陆昊现象”才是回归到了“用人”的本来面目,从中让人看到政府“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决心与魄力。(洪巧俊)

新华网 (2003-01-20)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