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香港@文学故事
2008年07月17日 18:59香港书展官方网 】 【打印

香港岭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中心前身为文学翻译研究中心,近年扩展现当代中文文学、电影、文化及写作教育研究,并致力推动文学及文化资科整理与评论。

香港从来是各地文人荟萃之地,但为甚麽外界对香港文学所知甚少?为甚麽至今还没有一套香港作家选集、没有一套香港新文学大系,以包罗各家的心血、多年来众人走过的足迹?在物质条件发达之余,为甚麽对心灵的发展却考虑不多?

一群热爱香港文学的年轻人,尝试以清新的角度、认真的研究、深入浅出的文字,把香港文学介绍给广大读者。让大家认识百年来多位前辈留下的笔迹,明白香港文学不是孤立的,是整体香港文化一个有机部分。

本书分六大章节,由往昔文踪、文坛先驱、五六十年代、以至九十年代之香港文学踪谈。

胡国贤

书写的书写

《书写香港@文学故事》由原来电视稿本摇身变为如今的书刊文本,岭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梁秉钧教授出力最大;尤其难得的,是他既要因应客观情况转变而不断作出调校,又要时刻指导和鼓励同学从事搜集、整理及组织资料,以至最後书写的工作,好让这群年轻人「以清新的角度、认真的研究、深入浅出的文字,把香港文学介绍给广大读者」。

全书共分七个部分,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香港新文学的萌芽,到本世纪初香港文学的近貌,都有涉及。当然,近百年的「香港文学故事」,由不同的年轻人各自书写,总不免有轻重、详略的取舍,以至偶然出现重复、矛盾之处。例如全书有不少专篇讨论「小说」这一文类(包括严肃、流行,以至武侠、言情,甚至天空小说等),其他文类却或聊备一格(如「粤剧」),或点到即止(如「新诗」、「散文」),甚或只字不提(如「戏剧」)。此外,花在五六十年代的篇幅相对较多,内容也较全面和深入,更偶有创见;而其他时期的,却仅作蜻蜓点水式的交代,恐怕难以满足有心人的渴求吧!

子曰:「後生可畏」。秉钧兄为年轻一代燃起这点难能可贵的火种、建成这座交流讨论的平台,影响着实深远。但愿,他们能透过今次的锻链与体验,成为日後研究香港文学发展的主力。

(胡国贤,前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校長)

香港书展:名家推荐40本书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胡国贤   编辑: 陶学钢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