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读书状态沉稳
2008年07月14日 16:49中国图书商报 】 【打印

何玉茹 1952年生于石家庄,曾任《河北文学》、《长城》的小说编辑、副主编,已出版、发表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100多篇。多篇小说获奖和被书刊转载。现在河北省作协创作室专业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90年代:我的读书状态沉稳了许多

○何玉茹(作家)

我的真正的读书,应该从1984年进入廊坊师专文学班算起。那之前虽也读过些书,但大多是只看不想,即便有入了心的,好像也不那么自觉。至今想起来,我仍十分怀念那两年的学校生活,印像中我和同学们每回从图书馆借书,都是十本八本地借,抱了成摞的书往教室走,那心里的欢悦真是难以言表。开始还老老实实按了老师讲的课目去选借,很快地,我们就听凭自个儿的需要了。看了自个儿需要的书,难免就会感动和激动,跟同学一说,同学之间也很快传看起来。只这种相互传看的书,也一本接一本地看不完。那时候,就觉得光阴真是太快了,一天一天的,还没看几本书呢,两年竟然已经到头了。好在,从学校出来就当了文学编辑,虽再没有学校那样的氛围了,但读书还是有相当的时间,我便告诉自己,接了来,就像在学校一样,将读书继续下去。

那些年,对我产生影响的书,自个儿怕也说不大清,单从小说写作上看,我非常看重人物的潜层意识,想必是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不浅,他的《梦的解析》等心理学的书,曾像一股强劲的风一样扰乱过我内心的平静。他后面还有个弗洛姆,对他有认同,也有批评,若弗洛伊德对我是一种新奇,那弗洛姆对我就是一种亲近了,我几乎买全了他所有的译作,《为自己的人》、《说爱》、《追寻自我》等等,每一本几乎都让我爱不释手。同时还看过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叔本华的《叔本华论文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罗洛·梅的《爱与意志》,荷妮的《自我的挣扎》等等,甚至,萨特、海德格尔的书也敢买来翻翻。有亲近些的,有疏远些的,也有压根儿看不懂的。但这些书就仿佛对我敞开的一扇扇的门,亲近些的,就往深里走走,疏远些的,就在浅里转转,压根儿看不懂的,只在门口晃一晃心里也是兴奋的。这些书大多是在1980年代看的,那时候的感受真是说不出的好,一本又一本你从没看过的书,拿起来一看,往往就能让你心头一震,噢,原来还有这样的说法啊!当然同时,看的小说更是不少,那时喜欢的作家当首推奥地利的茨威格,后来才知道,他也是推崇弗洛伊德的,他小说中入木三分的心理分析显然是受了弗洛伊德的影响;然后是英国的伍尔夫,一位杰出的意识流小说家;然后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福克纳、马尔克斯等等。我感到,我的亲近感和兴奋感应该是来自这些书对人的深层的关注,在这之前我从不知道,还可以这样细致入微地探究人的自身,探究人与世界的关系,使我这活在世上的人不由地心生愧意:对自个儿,我所知是多么可怜啊!

到了1990年代,读书的状态就变得沉稳了许多,一本心仪的书拿在手,不再急于一口气读完,而喜欢边读边想,边读边反省自己了。这时候我的目光曾转向舍勒、克尔凯郭尔、舍斯托夫等人,特别是舍斯托夫的《在约伯的天平上》和《开端与终结》,读时我是既兴奋又有说不出的沉郁,我永远记得他对契诃夫的评价:“契诃夫是绝望的歌唱家。”这评价就像一段独特的旋律一样叫人怦然心动。直到后来接触到加谬,接触到罗兰·巴特,以及米兰·昆德拉等,他们各自不同的说法才让我从沉郁中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出来。我意识到,像自个儿这样平俗的人,也许跟任何大师都不会是深层意义上的亲近,不过是一点共鸣、一点情绪而已吧。即便这样,这些名字还是不由分说地在心里留下来了,什么时候提起来,都有一种自己人般的感觉。这感觉,在芜杂又乏味的现实生活中会给人添一层莫名的踏实感。小说方面,先是伟大的普鲁斯特,他的《追忆似水年华》别开生面,以日常细节表现人的深层意识使我的写作受益非浅;然后是米兰.昆德拉,他的小说没有让我太喜欢,但那本《小说的艺术》和《被遗忘的遗嘱》却是我最爱读的一类创作谈,因为它不仅有对写作的真知,更有对生活的灼见。

接下来就是2000年了,这个时期,对书的选择似更添了几分自信,偏重读经典书,也不忘关注新出的好书。中国经典读得也多了些,只不知为什么,总没有读外国书时的亲近(当然也有少量亲近的,比如《红楼梦》)。不管怎样,通过这些年的读书,我对自己的内心和外面的世界是明白了许多,我觉得,首先是书走进了我的内心,接着是我的内心又被书引领着观照外面的世界,我的心魂一次次地与书魂靠近,又一次次在书魂和外面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心魂。幸运的是,由于我是一个小说写作者,在这过程中,我还格外体味了文字讲述的艺术魅力,使我的读书和写作密不可分地融和在了一起。我欣慰这样的读书,但更知道,读书的路还有多远,自个儿读过的几本书,在浩瀚无比的书海面前,几乎是趋于零的。有时候,广度也是走向深度的必要条件,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也许仍须告诉自己:接了来,就像在学校一样,将读书继续下去。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何玉茹   编辑: 严彬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