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的口述阅读史——见证新闻出版改革开放30年
2008年07月14日 10:33新华网 口述 阅读史 】 【打印

多元:“过剩时代”的实用阅读

口述人:网友“傅明”,河南某媒体记者。

我是1983年出生的,流行说法叫“80后”。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家里人要么给钱让我买书,要么直接送我书。可以说,从小到大,这方面就没缺过。

2001年,我上了大学。当时校园里的流行阅读非常多样化,光怪陆离,纷乱庞杂,有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也有“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有西方名著,也有《哈利·波特》这样的魔幻系列;有男生爱读的金庸武侠,也有女生爱看的几米绘本,此外还有什么盗墓小说、名人励志等等。每种类型的阅读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我感觉这就是“小众阅读”。

互联网对我们这代人读书的影响非常大。因为现在的书多到过剩,常常让人无从选择。我通常用两种办法,一种是不跟风,等待时间检验;另一种就是上网寻找同类读者的推荐和看法,阅读电子书片段,然后再决定。

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周围多数人都是在网上获取推荐,然后浏览电子书,感兴趣后就网上购买实体书,因为很便宜,之后还把读书笔记上传到网上与人分享。

我们这代人读书还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比如临毕业那阵,就业指南类的书很抢手。如果要应聘某房地产公司,我会一次性到图书馆借10本这方面的书,但有的可能只看其中一个章节。

因为现在是“读图时代”,对大多数人而言,看电影远比读书流行。我如果没事,一天就能看一部电影。因为相同的故事,看完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就能知道个大概了。也许,这就是快餐式阅读的特征。

如果让我选择一本喜欢的书,可能我还是选择《论语》。现实生活纷繁复杂,压力太大,读读孔子能让你慰藉心灵,找到宁静。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严彬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