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瓦拉,被解读与被误读
2008年06月19日 13:45网络 】 【打印

毛泽东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深谙此术的毛泽东本人在其一生的统治领导权中就竖起过无数的榜样,其中最为熟知的是雷锋同志,而最具深意的莫非毛泽东本人。

让我们回顾历史并把眼界放到全球,上世纪60年代显然是一个榜样丛生的世代。时势造英雄,在当时风起云涌的全球范围内的民主运动乃至上世纪初期更早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催生出一大批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行为方式、思考方式的领袖级偶像人物。

列宁、孙中山、甘地、纳赛尔这些革命领袖身上无疑都有成为榜样而让我们顶礼膜拜的因素,但真正成为一种图腾让普通大众近乎狂热信仰的却是毛泽东、斯大林这样的骨子里更具有独裁统治的领导人或者是格瓦拉、阿拉法特这样传奇色彩更浓厚的神话人物。

而借助那些风气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而涌现出的民族英雄中,切格瓦拉的浪漫主义色彩无疑最为浓重。这个出身于阿根廷上层社会,却一心为拉美穷苦大众而着想,年轻时靠摩托车和步行穿行拉美大陆,为古巴革命的最终胜利居功至伟,在革命胜利后,却又放弃荣华富贵要去解放更多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第三世界人民,并为此而牺牲掉自己宝贵的生命。

可惜卡斯特罗从不是共产党员,否则凭借他和格瓦拉亦师亦友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在最后曾一度紧张)和他那律师出身的雄辩文风,他会写出一篇更像样的悼文,并在其中把他那最亲密的战友格瓦拉称为“国际主义战士和共产主义战士”,一如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对白求恩同志那至高无上的称号一样。

究其一生,格瓦拉与卡斯特罗显然有着思想上太多的冲突。卡斯特罗从骨子里讲还是一个近似于斯大林式的独裁者,而格瓦拉则是一个纯粹的不能再纯粹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真正以解放拉美乃至解放世界为己任的人。不过恰恰是古巴革命的巨大成功遮掩他们二者在思想上的矛盾。但光环下的裂痕,最终不得不让格瓦拉离开他赖以成名的古巴,并最终导致他的战死。因为从他离开古巴再次踏上革命道路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他的一生将为革命而死,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革命家,直到他解放拉美乃至解放全世界的理想实现,而他的理想显然太过天真。

格瓦拉把他解放拉美的理想寄托在他的游击战理论中,在这方面,尽管他一直承认他最推崇的是东方的游击战大师毛泽东。但显然,与毛泽东相比,格瓦拉充其量是个小学生。他那套“游击中心论”的作战理论(一种简而言之“打了就跑”的作战思想),不仅偏离毛泽东的游击战指导思想的精髓,同时也正中蒋介石对毛泽东游击战的评价:游而不击。“游而不击”这四个字更像是蒋介石为格瓦拉而发明的。即使放眼整个军事指挥才华上,虽然格瓦拉在战斗中的表现更骁勇善战,但他在谋略上显然不能与毛泽东匹敌,一个指挥解放全中国却几乎从未开过一枪的人物。同样的差距也体现在革命后的政治手腕运用上,太过理想化且锋芒毕露的格瓦拉被卡斯特罗委派的只是银行行长、工业部长类的非军事化衙门。与此相比,毛泽东却拒绝把自己列为十大元帅之首。两相对比,各中意味深长。

现在想来,恰是格瓦拉的死亡,让他的形象永远停留在青春、理想、浪漫的层面上。这个生前的革命战士死后的曝光却不仅仅与民主活动有关。尽管拉美乃至美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民主游行示威中,格瓦拉的旗帜与头像总是最常见的。但更多的情况下,那件著名的红黑T恤却与时尚潮流乃至叛逆的摇滚青年联系在一起。

这像是一个可笑的存在,一个生前为革命解放事业牺牲掉的战士死后却成为文化偶像,而他这种文化偶像的地位本应由列侬或迪伦或科特来代替。可即使作为文化偶像,格瓦拉的影响力也远远超过其他人。马拉多纳把他阿根廷同胞的头像纹在肩膀上,伊吉塔这个疯子也是格瓦拉崇拜者,亨利也曾在衣服外面套一件红黑格瓦拉T恤去参加世界足球先生的颁奖,甚至连纳什这个加拿大人也在全明星的其间阅读格瓦拉的日记。

误读   格瓦拉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卮言   编辑: 陶学钢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