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专题 > 联合国制裁朝鲜 > 分析评论 > 正文 |
|
朝鲜核试之后的东北亚大局
2006年10月24日 09:11投票数:
顶一下
相关Tag | [凤凰视点] [朝鲜] [美国] |
朝鲜已经秘密发展了核武,其实尽人皆知。但是平壤冒天下大不韪公开举行行核试,还宣称将重复试验,毕竟是亚洲以至世界的重大变局,难免导致国际政治上的“链式反应”。
朝鲜核试首先反映的,是中国和韩国在朝鲜半岛上利益和政策的惊人一致和重合。金正日悍然举行核试,表面上是向华盛顿示威,实际上在外交利益上受到打击最大的是一直主张“善待”朝鲜的中国和韩国,尤其是坚持对平壤“阳光政策”的韩国政治左翼。
同时,在美国和日本加紧制裁和封锁朝鲜的情况下,中韩两国也正是濒临经济崩溃的平壤政权最大的“衣食父母”。从这个意义上,称朝鲜政权代表“无赖国家”,颇为恰当。
但是从平壤的角度,举行核试有某种必然性甚至“合理性”,这便是内外无亲的金正日政权的继续生存,已经到了顾不上中国和韩国这两位“衣食父母”的利益和面子的程度。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平壤政权的继续生存,也是目前中国和韩国共同利益和外交政策所在。两国之所以一直与华盛顿旨在加速朝鲜政权崩溃的外交政策唱反调,正是不愿看到一旦平壤政府土崩瓦解会造成的乱局。
朝鲜人近乎赤贫
中国政府担心朝鲜崩溃的重要原因,是届时数百万的朝鲜难民流越过鸭绿江,成为东北地区巨大的经济和政治负担。而韩国政府害怕朝鲜崩溃,何尝不是类似的担心。
再是有民族和国家统一的高调,按照人口比例,一旦要几乎平均两个韩国公民来帮助负担一个近乎赤贫的朝鲜人的生活需求,韩国社会目前舒适的高度生活水准将会加剧下降,这是一个现代民主社会极难承受的灾难性前景。
就是近年来长流不断的朝鲜难民潮,不仅给北京带来巨大的负面国际公关,其实也已经成为首尔的头痛负担,而在明里暗中用各种方式来阻碍和减少朝鲜难民赴韩,历尽辛苦到达韩国的朝鲜难民更是受到各种社会歧视和非难。
总之,中韩两国的共同想法,是鼓励朝鲜的经济改革和开放,逐步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以渐进方式缓慢地实现朝鲜半岛最终的统一,减少这一过程对中韩两国的冲击和负担。
但是以笔者之见,这是不切实际的如意算盘:朝鲜既不是文革灾难之后的中国,也不是统一之后的越南,可以通过渐进的经济改革,以和平方式来摆脱其目前的僵硬体制。
这里一个无法打开的死结,便是中国和越南式的经济改革,在朝鲜必然会摧毁现有体制的政治合法性,导致金氏小朝廷的崩溃。在北京的多方鼓励催促之下,金正日始终不肯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原因正是担心自己的生存。
以文革末期的中国为例,由1976年天安门事件中“秦皇的封建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的公开口号,可知当时毛泽东的政治权威已经开始崩溃。邓小平上台后的开放改革,其实是顺应民情来摆脱深重的社会危机。
但是北京当时已经没有与其争夺政治合法性的真正对手:蒋介石之后的台湾正在迅速演变为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而弹丸之地的香港,即使在广东地区吸引了可以与目前朝鲜难民比拟的“逃港潮”,也决不会真正威胁到北京政府的生存。
即便如此,中国的开革开放还是导致了1989年的巨大风波,而曾经一时危及北京政府的“政治合法性”。
至于统一之后的越南,更完全没有政治合法性的敌手,而且河内政府享有打败美国统一全国的巨大政治资本,完全可以放手改革而不必担心危及政权的生存。
平壤政权的合法性受威胁
对比之下,建立在偶像崇拜和父子相传封建体制上的金正日政权,却毫无像中国和越南一样的必要政治合法性空间,以放手从事真正的经济改革。
不仅再小的思想开放都会马上危及金氏政权荒唐的个人迷信,GDP高居世界第11位的韩国,更是平壤政权最大的政治合法性威胁。
以上的分析表明,要朝鲜政权实行中国和越南式的经济改革,是相当不切实际的愿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平壤政府将会使用外人看来难以理喻各种极端手段,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但是金氏朝廷决不可能无限期延续,以及朝鲜半岛最终会由韩国主导统一,是北京必须面对的两个基本事实。不少人预言一旦朝鲜金氏政权这一缓冲消失,中国会面临美军在鸭绿江压境,以及韩国借高句丽历史提出领土要求等困难局面,危言耸听,其实不然。
笔者多次指出东亚的历史传统是中韩同盟。这一传统能否恢复,自然有赖于中国的外交智慧。但是北京应该认识到中国享有历史、文化和经济三方面的强大软实力。
在历史上,“中国威胁朝鲜”只能上溯到千年之前的隋代唐初,五百年来的历史事实是从壬辰倭乱、甲午战争到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中国都为援韩抗日作出巨大的牺牲。
文化上,朝鲜自古以“小中华”自居,而中国也一直视朝鲜为“礼义之邦”。经济上,目前GDP仍然远在美国和日本之下的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
有此三大软实力作后盾,北京应该提高自己的道德和外交自信,以中韩长久关系尤其是韩国民意为重要目标,在东北亚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而不是被来日无多的金正日政权牵着鼻子走。(凤凰视点)
于时语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朝鲜核试首先反映的,是中国和韩国在朝鲜半岛上利益和政策的惊人一致和重合。金正日悍然举行核试,表面上是向华盛顿示威,实际上在外交利益上受到打击最大的是一直主张“善待”朝鲜的中国和韩国,尤其是坚持对平壤“阳光政策”的韩国政治左翼。
同时,在美国和日本加紧制裁和封锁朝鲜的情况下,中韩两国也正是濒临经济崩溃的平壤政权最大的“衣食父母”。从这个意义上,称朝鲜政权代表“无赖国家”,颇为恰当。
但是从平壤的角度,举行核试有某种必然性甚至“合理性”,这便是内外无亲的金正日政权的继续生存,已经到了顾不上中国和韩国这两位“衣食父母”的利益和面子的程度。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平壤政权的继续生存,也是目前中国和韩国共同利益和外交政策所在。两国之所以一直与华盛顿旨在加速朝鲜政权崩溃的外交政策唱反调,正是不愿看到一旦平壤政府土崩瓦解会造成的乱局。
朝鲜人近乎赤贫
中国政府担心朝鲜崩溃的重要原因,是届时数百万的朝鲜难民流越过鸭绿江,成为东北地区巨大的经济和政治负担。而韩国政府害怕朝鲜崩溃,何尝不是类似的担心。
再是有民族和国家统一的高调,按照人口比例,一旦要几乎平均两个韩国公民来帮助负担一个近乎赤贫的朝鲜人的生活需求,韩国社会目前舒适的高度生活水准将会加剧下降,这是一个现代民主社会极难承受的灾难性前景。
就是近年来长流不断的朝鲜难民潮,不仅给北京带来巨大的负面国际公关,其实也已经成为首尔的头痛负担,而在明里暗中用各种方式来阻碍和减少朝鲜难民赴韩,历尽辛苦到达韩国的朝鲜难民更是受到各种社会歧视和非难。
总之,中韩两国的共同想法,是鼓励朝鲜的经济改革和开放,逐步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以渐进方式缓慢地实现朝鲜半岛最终的统一,减少这一过程对中韩两国的冲击和负担。
但是以笔者之见,这是不切实际的如意算盘:朝鲜既不是文革灾难之后的中国,也不是统一之后的越南,可以通过渐进的经济改革,以和平方式来摆脱其目前的僵硬体制。
这里一个无法打开的死结,便是中国和越南式的经济改革,在朝鲜必然会摧毁现有体制的政治合法性,导致金氏小朝廷的崩溃。在北京的多方鼓励催促之下,金正日始终不肯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原因正是担心自己的生存。
以文革末期的中国为例,由1976年天安门事件中“秦皇的封建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的公开口号,可知当时毛泽东的政治权威已经开始崩溃。邓小平上台后的开放改革,其实是顺应民情来摆脱深重的社会危机。
但是北京当时已经没有与其争夺政治合法性的真正对手:蒋介石之后的台湾正在迅速演变为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而弹丸之地的香港,即使在广东地区吸引了可以与目前朝鲜难民比拟的“逃港潮”,也决不会真正威胁到北京政府的生存。
即便如此,中国的开革开放还是导致了1989年的巨大风波,而曾经一时危及北京政府的“政治合法性”。
至于统一之后的越南,更完全没有政治合法性的敌手,而且河内政府享有打败美国统一全国的巨大政治资本,完全可以放手改革而不必担心危及政权的生存。
平壤政权的合法性受威胁
对比之下,建立在偶像崇拜和父子相传封建体制上的金正日政权,却毫无像中国和越南一样的必要政治合法性空间,以放手从事真正的经济改革。
不仅再小的思想开放都会马上危及金氏政权荒唐的个人迷信,GDP高居世界第11位的韩国,更是平壤政权最大的政治合法性威胁。
以上的分析表明,要朝鲜政权实行中国和越南式的经济改革,是相当不切实际的愿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平壤政府将会使用外人看来难以理喻各种极端手段,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但是金氏朝廷决不可能无限期延续,以及朝鲜半岛最终会由韩国主导统一,是北京必须面对的两个基本事实。不少人预言一旦朝鲜金氏政权这一缓冲消失,中国会面临美军在鸭绿江压境,以及韩国借高句丽历史提出领土要求等困难局面,危言耸听,其实不然。
笔者多次指出东亚的历史传统是中韩同盟。这一传统能否恢复,自然有赖于中国的外交智慧。但是北京应该认识到中国享有历史、文化和经济三方面的强大软实力。
在历史上,“中国威胁朝鲜”只能上溯到千年之前的隋代唐初,五百年来的历史事实是从壬辰倭乱、甲午战争到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中国都为援韩抗日作出巨大的牺牲。
文化上,朝鲜自古以“小中华”自居,而中国也一直视朝鲜为“礼义之邦”。经济上,目前GDP仍然远在美国和日本之下的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
有此三大软实力作后盾,北京应该提高自己的道德和外交自信,以中韩长久关系尤其是韩国民意为重要目标,在东北亚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而不是被来日无多的金正日政权牵着鼻子走。(凤凰视点)
于时语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编辑:
luw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