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罢官》成稿前后
2009年08月19日 15:44中外书摘 】 【打印共有评论0

剧本原名《海瑞》。在几次彩排过程中,不少人提出,剧本题目太大,缺乏戏味,高潮不突出。这年夏天,吴晗邀请史学和戏剧界的知名人士讨论《海瑞》剧本。会上谈得很热烈,大家都提出剧名应改,可加“罢官”二字。还说海瑞令乡官退田的事,舞台上不好表现,缺乏戏剧性,不如把平冤狱作为主线,退田作为副线。另外,戏的结尾写海瑞罢官离任,使人看了灰溜溜的。建议删去几场戏,让海瑞斩了徐瑛,然后交印,以罢官结束。恰好这时,吴晗的老友、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出国考察回来途经北京,他在吴晗家读了《海瑞》剧本,也认为剧名应该加上“罢官”两字。他立即大笔一挥,在封面上的“海瑞”两字之后写上了“罢官”。吴晗欣然接受。在1960年底再次彩排时,剧名已改为《海瑞罢官》。为了进一步征求意见,吴晗还把脚本送给市委领导同志征求意见。彩排过程中,吴晗还请文化部领导前来观看演出,又给民盟中央领导送戏票,让大家提意见。大家看后一致认为这是一出切中时弊的好戏。《海瑞罢官》从动笔到写成,七易其稿。吴晗作为一个京剧的地道外行,能写成这个剧本,确实煞费苦心。

《海瑞罢官》剧本于1961年1月在《北京文艺》上发表。剧情是这样的:明朝松江府华亭县著名乡官徐阶的三子徐瑛,在家乡仗势霸占民田,气死农民赵玉山的独子。他又在清明节抢走赵玉山的孙女赵小兰,毒打赵玉山。赵小兰的母亲洪阿兰到县衙告状,县官王明友庇护徐家,不予受理。正在这时,海瑞当了应天巡抚(江南巡抚)。他身着便服,从南京到苏州就任抚台。一路上,他听到了徐瑛的案情和当地人民被徐阶一家欺压鱼肉的冤情。到任以后,海瑞不顾徐阶对他有过救命之恩,决心平反冤狱。经过同徐阶以及地方官的反复较量,海瑞为百姓申了冤,判处徐瑛死刑,并要徐阶退出强占的民田。徐阶贿赂朝廷官员,清正廉洁的海瑞反被扣上“鱼肉”乡官的罪名,罢了官。但是海瑞在交印之前,终于处死了徐瑛,最后举印结束。全剧通过海瑞同恶势力的斗争,表现了他为民伸张正义的刚直不阿精神。

在剧本发表同时,《海瑞罢官》由北京京剧团公演。剧中人海瑞那种敢于为民请命,不怕丢官罢职的精神,使观众深受感动。毛泽东听说这个戏公演也很高兴,在家里接见了扮演海瑞的马连良。毛泽东同他一起吃饭,请他当场演唱海瑞,还说:“戏好,海瑞是好人!《海瑞罢官》的文字写得也不错。”马连良回来告诉吴晗。吴晗听了非常高兴。马连良也兴奋地写了两篇文章《〈海瑞罢官〉演出杂感》、《从海瑞谈到“清官”戏》,谈他扮演海瑞的体会。廖沫沙以“繁星”笔名写了一篇《史和戏--贺吴晗的〈海瑞罢官〉演出》,发表在《北京日报》上。文中说:吴晗写“海瑞罢官”,开始“破门而出了”,“这就很难得,是个创造性的工作”。史学家侯外庐以“常谈”笔名撰文《从“兄弟”谈到历史剧的一些问题》,表示“佩服吴晗破门的精神,海瑞一剧是有收获的,我祝他从破门起,步入堂奥”。文化界、学术界的许多人都称赞吴晗破门而出写了这出京剧。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宏志   编辑: 谭不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