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炮轰金门 大陆与美相互摸底的一出戏
2009年08月19日 14:19中华文史 】 【打印共有评论0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随着毛泽东一声令下,驻扎在福建厦门——泉州一线三十余公里海岸线上的解放军炮兵同时向台湾海峡的金门开火,揭开了震撼世界的“炮轰金门”的战幕。可是,六十天后,解放军却突然停止炮轰,此举使台湾海峡两岸的军民乃至世界舆论都大感意外。

毛泽东的构想:收复金门?

按毛泽东最初的战役构想,炮击金门的目的是为了封锁金门列岛,迫使台湾方面从金门撤兵,达到收复金门的目的。

据史料显示,毛泽东在炮击金门当日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上说:“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湾太远打不到,我就打金、马。这肯定会引起国际震动,不仅美国人震动,亚洲人震动,欧洲人也震动。在美国干涉台海后,中央决定因势利导,将金门和马祖作为拴住美国人的两根铰链,使其如食鸡肋,骑虎难下。”

解放军“炮轰金门”

美国航母“埃塞克斯”号加入第七舰队援台

毛泽东在金门事件一周年后曾经对来华访问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说:“美国人没有多大本领,他们以为我们(中苏两国)在炮打金门的问题上达成了协议。我们没有想到打炮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

他有数:“美国人没有立刻弄清楚我们的目的,以为我们要打台湾,就把他们的军队从地中海、太平洋、西太平洋、日本、菲律宾调来。等到地中海舰队开到新加坡的时候,一看没什么事情了,就在新加坡停下来了,引起了印尼的恐慌。我们一骂,他们就退回菲律宾去了,住了两个礼拜。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人这次部署很慌很乱。”

蒋经国亲守金门

据当年在金门的国民党老兵回忆:大陆的炮虽然厉害,但不可怕,因为我们都钻到洞库地堡里去了。正可怕的是在洞库地堡里的生活。当时,十万台湾军队、五万百姓成天猫在地底下,蓬头垢面,不见天日,靠定量配给的罐头食品度日。很多人身体浮肿,营养不良,加上蚊虫叮咬,缺医少药,得痢疾、胃病的人特别多。而且那时正是最热的天气,一天到晚出汗,又没多余的淡水洗澡洗衣,人长痱子衣长毛,每个地堡都成了一个“毒气罐”。那确实不是人过的日子。

因此,在炮轰金门最激烈的时刻,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被派到金门督战。蒋介石对蒋经国说:“我最不放心金门,那个岛离大陆太近,离台湾却很远,我十万将士人人抱定拼死一战的决心,坚守五日,美国必会出兵助战。如三天都守不到,那就没有人会来救它了。你要常去金门,越有紧急情况越要去。金门必须确保无虞,那里的事情办不好,你就不要回来。”据统计,蒋经国一生共去了金门123次。

难怪郝柏村1993年卸任台湾“行政院长”前,意味深长地重访金门。他对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守着大担,守着金门,就是保卫“中华民国”的生存!”当年,三十八岁的郝柏村是蒋军中最年轻的将军,其驻守的小金门承受了解放军发射炮弹总数的近一半,有578人阵亡。在一次视察途中,郝柏村如厕小解完刚离开,一发炮弹便击中厕所的左角,他差点被炸死。

美国派出六艘航母援台

“炮轰金门”一开始,美国政府立即作出了强烈反应。总统艾森豪威尔命令驻扎在亚洲的美军迅速完成作战准备,同时下令从地中海的第六舰队调出两艘航空母舰驶过苏伊士运河,加入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

几天后,台湾海峡附近集结了六艘航空母舰(美国海军当时在役的航空母舰共有12艘)、三艘巡洋舰、四十艘驱逐舰、一个潜艇集群和二十多艘后勤补给船只。

艾森豪威尔对毛泽东选择这样的时机发动大规模炮击高度重视。他怀疑这件事背后有苏联人撑腰。当时,美国政府认为,如果失去了金门和马祖,那么接下去他们还将“失去”台湾、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韩国,进而威胁美国的根本利益。

8月27日,艾森豪威尔公开声明:必要时将会协助台湾方面协防金门和马祖。他一方面怕丢失金、马挫伤了台湾军队的士气,一方面又担心一旦卷入中国内战,则势必陷入久拖不决的泥潭。当时的美国政府内有不少人叫嚣对新中国使用核武器,国务卿杜勒斯甚至说:“我们的武器库中有那么多原子弹,留着有什么用?”

在炮击金门后的两个多月里,尽管美国政府和军方向蒋介石提供了“响尾蛇”导弹和大口径远程火炮,但美国人始终与这场战争保持着一段微妙的距离。美舰都在距金门岛三海里外抛锚,由国民党士兵卸货后运抵金门。

炮轰金门是一出戏?

“炮轰金门”是国共之间武装斗争的延续。后有分析家指出,从战略角度看,这次特殊“内战”的双方都不约而同地着眼于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并对中苏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炮击金门的直接指挥者叶飞将军曾说:“金门炮战是我们与美国互相摸底的一出戏,一出很紧张很有意思的戏。”

金门事件已成为历史。时至今日,每逢中国传统节日,金门与厦门都会响起阵阵轰鸣声。但这并不是“战斗”,而成为国共共同上演的政治游戏。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谭不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