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回顾上次党代会以来5年的中国外交实践,不难发现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主题之一,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5年来中国外交成绩斐然。
五年前,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和谐”这一词汇出现在描述中国外交政策的语句中。2005年9月,中国最高领导人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设想,并对此做出详细的诠释。他认为构建“和谐世界”,就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实现文明对话。胡锦涛解释说:“我们要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我们应该推动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发达国家应该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大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我们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践行“和谐世界”理念的中国外交愈发引人瞩目。在国际事务和热点问题上,中国发挥着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中国坚持倡导六方会谈,使几近夭折的朝核问题谈判保持在对话轨道,并取得重大突破;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促成苏丹政府与联合国、非盟进行三方对话和平等协商,中国还向达尔富尔提供多笔人道主义援助,并决定派遣工兵分队参与这一地区的维和行动;中国还派出维和部队深入利比里亚、黎巴嫩等10个国家,积极参与联合国在当地实施的维和行动;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则做了大量劝和促谈的工作。
从联合国大会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到亚欧峰会,从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到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在反恐、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诸多全球性问题上,人们越来越多地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而贯穿始终的就是强调多边与包容,旨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
在“和谐世界”理念的引领下,中国与大国关系日趋成熟,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与区域合作日益深化,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谊焕发出新的活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先生认为,“和谐世界”的理念表明了中国外交的新的高度、新的认识,以及对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事业做出中国贡献的一种新的责任和新的义务。他说:“构建和谐世界这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中心主题。而且也全面展示了中国当代外交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把握自己的航向,坚定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基本信念,努力来推动世界和平合作稳定事业共同发展的这样一个决心和信心。”
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阿尼尔—古普塔认为,中国政府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意味着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将是双赢、多赢的局面,他说:“我认为,和谐世界的理念与和平发展的提法是一脉相承的。和平发展意味着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平发展的中心意思就是双赢理念,而不是一种单方获利的理念,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的损失。”
叙利亚驻华大使穆罕默德·瓦迪认为,中国的构建“和谐世界”理念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他说:“人类已经遭受了不同文明间对立以及不同理论相互冲突所导致的爆炸和战争等惨痛经历,究其原因就是‘不同文明之间一定会成为对立面’的错误观念造成的。胡锦涛主席正是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出发,才提出并倡导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建设和谐世界的想法。这对于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是非常有益的。”
推动构建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中国政府在外交实践中的基本政策。今年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他说:“建设和谐世界,就是要在政治上平等民主,经济上互利合作,文化上交流共进,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