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刘长乐:身处香港让凤凰左右逢源
2007年06月28日 14:07南方日报投票数: 顶一下  【

国家意识

我们参加很多严肃的活动都要奏国歌,在内地可能很多地方在奏国歌的时候大家只是听着,但香港市民会跟着放声歌唱。

疯子

我们是有理智的疯子。疯子指的是我们做事的激情,但对是非的判断上,我们并不疯,非常清醒。

在传媒业界流传一个说法:凤凰卫视是“一个疯子和五百个疯子的故事。”一个疯子就是指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刘长乐也不否认这个说法,他只是强调:“我们是有理智的疯子”。

当然没有理智的疯子是不会这么成功的——创办于1996年的凤凰卫视,从香港起飞,如今已在全球落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能看到凤凰卫视。而最新的中国企业500强里,凤凰卫视位列第二。

尽管凤凰卫视上市了赚钱了,但刘长乐还是很真诚地说,我首先是一个传媒人,然后才是一个商人。他坦言,没有香港回归,就没有凤凰卫视。

2007年6月25日,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刘长乐在凤凰卫视香港的总部,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关于回归

凤凰在香港回归中“核裂变”从而释放出大能量

记者(以下简称记)十年了,感觉香港有什么变化?

刘长乐(以下简称刘):香港更加国际化了,当然它的国家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比如,我们参加很多严肃的活动,都要奏国歌,在内地可能很多地方在奏国歌的时候,大家只是听着,但香港市民会跟着放声歌唱。

香港是联系中国内地和世界的一个桥梁。十年来,国内大中企业在港上市、展览、招商活动很多,都把香港作为一个窗口、平台,这也让香港的股市大攀升,比2003年翻了3倍,现在其规模在世界居于第7位,在亚洲仅仅次于东京,并马上要接近于东京了。这种国际化,最主要得益于与内地的经济合作。

记:在11年的“凤凰”历程中,什么时候是凤凰实现“核裂变”的关键时期?

刘:我们如果是铀,那我们就是在香港回归中产生核裂变,从而释放大的能量的。

倘若香港不回归,内地人才前往香港工作很难,很多香港企业情愿请台湾人也不会请内地的。香港回归,很多内地专才就可以进入香港,我们才有信心和决心在1996年和别人合资办一个这样的新闻集团。

香港回归,凤凰卫视开始从娱乐类媒体向新闻类、资讯类媒体转变,这是个历史的拐点。这个拐点对于凤凰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当时,我们推出了“60小时播不停”。有同事问为什么60小时播不停,因为这个新闻事件本身经历的时间是60小时,最后彭定康上船离开,特区政府正式接管,解放军进驻香港,就是60个小时。所以我们用“播不停”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创造了华语电视连续直播的纪录。

记:这次香港回归十年,凤凰打算播多少时间?

刘:我们准备做36小时播不停。这36个小时也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记录“回归十年”。

关于媒体

当媒体低俗化时高端文化反而成为稀缺资源

记:回归十年,香港媒体有什么突出变化?

刘:新闻自由度没有变,言论自由没有变。

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香港出现大量的互联网媒体,出现了很多付费频道,还出现了免费的报纸。当然这也说明香港媒体环境的宽松,才能出现如此多元的竞争。现在香港的平面报纸有49家,杂志有700多家,电视频道除了有无线、亚视,还有3家付费频道和13家卫星频道。媒体非常激烈地血拼,导致大报小报化,新闻娱乐化,媒体节目低俗化。

记:与凤凰类似,南方报业也强调走高端严肃路线,您对这一方向的前景怎么看?走这一路线要特别注意什么?

刘:凤凰卫视一直坚守高端文化。我们在华语媒体中第一个创建《高端访谈》,我们第一个创建了像《文化大观园》这种文化色彩非常重的节目。我们大胆将《凤凰大视野》这个节目在周六日黄金时间播出,敢于用一个严肃的纪录片去对撼连续剧,收视率也是节节攀升。

当通俗化变成低俗化的时候,高端文化反而成为稀缺资源,这种稀有资源肯定能吸引相当一部分观众。

现在媒体资源的放大,必须强调专业分工,我们不追求所有观众都看我们的节目,但要求一部分高端观众一定要看我们的节目。我们靠高端节目也赢得了不少收视率,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就是最完美的。

记:北青报等在香港上市,凤凰卫视也上市了,你对媒体上市怎么看?

刘:其实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媒体开始走向市场、进入资本运作。但现在一些媒体对香港、境外上市的游戏规则并未融会贯通。内地企业、传媒企业在香港上市,实际上是内地企业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开始,要在香港上市,就要尊重游戏规则,要上市就得有非常好的公开透明的财务披露制度。

记:《有报天天读》、《时事直通车》这些节目,已经纷纷为内地节目效仿,你怎么看?

刘:内地的很多媒体属于青春期,青春期的一个特性就是躁动,不断地克隆,凤凰就成为一个克隆的对象。我们的节目最快被克隆的时间是3天,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已经习惯了。我希望内地的华语媒体能尽快成熟起来,而成熟期的标志就是稳定,像美国英国的媒体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他们领先我们20年。

关于凤凰

凤凰就是东西南北集合很大程度上“四不像”

记:看凤凰卫视时有种感觉,它为内地观众“打开了一扇窗”,但香港的市民来看,却认为“有些保守亲中”。

刘:凤凰卫视虽然身在香港,在香港注册,但他是一个面向全世界华人的卫星频道,所以,他不像香港的“亚视”、“无线”,也不像广东台、中央电视台,它不是一个区域性的电视台,而是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电视台。他的品味非常独特,这样的定位在全香港是独一无二的,而这种全球华人受众的定位也迫使它的节目价值观要有一定的宽度和广度,而不是“狭窄”的。我们面对非常广阔的受众,就连天气预报都是全球性的。

记:凤凰卫视在内地的观众特别多,以后制作节目会否重点考虑他们的口味,以内地观众为重?

刘:你不觉得内地的口味也在国际化、大众化吗?我们觉得由于全球化和两岸三地交流的密切,地缘化特色越来越浅,隔膜和攀比也越来越少,他们总能找到共同的东西。求同存异是我们的看家宝。就比如“凤凰”在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收视率相当高,当地华人侨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是很高的,找准了这种文化的认同度,凤凰频道在当地的收视排在前列。

记:有人说凤凰卫视是“四不像”,还有人说凤凰爱打“擦边球”?

刘:“四不像”和“擦边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四不像”主要是从文化多元化来强调的,我们融合了东西南北文化。当初我们通过与默多克合资改造了香港卫视的中文台,他们代表西方文化,我们代表东方文化;南北文化就是港台文化和大陆文化的相融合。我把东西南北文化的优势和资源架构在一个平台上,把它进行了拔高、整合,从而出现了凤凰的整体形象。很大程度上,我们是“四不像”,不像大陆的,又不像香港、台湾的;不像西方的,又不像东方的。其实说得挺准,凤凰就是东西南北集合,“四不像”。

至于“打擦边球”,我并不主张大家去做。港台和大陆之间的价值取向的不同,我们进行了兼容,不断扩大受众知情权,凤凰卫视起到非常好的催化作用。中国内地对媒体的管理越来越开放,比如最新的《中国青年报》的一篇评论《对媒体的限制越少越好》,中国媒体能有这样的声音并且这种声音能够传出来,就是个很好的现象,这是一种开明。

关于成功

一群“理智的疯子”抓住了身处香港的优势

记:凤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刘:世人瞩目使凤凰能够展示给全世界看,香港让凤凰有了展示的平台。举个例子,我们有节目叫两岸三地,这个栏目的设立和新闻记者的设立只有在香港能够实现。台湾能用大陆的记者吗?台湾记者能够进《人民日报》吗?当然不能。我们身处香港,新闻来源八面来风,我们左右逢源,我们利用了这个优势。有些香港的媒体没抓住这个优势,但凤凰抓住了这个优势。它吸纳了所有的优势,吸纳了全世界海内外的精英。

记:曾有人说,凤凰卫视是一个疯子带着500个疯子。

刘:我们是有理智的疯子。疯子指的是我们做事的激情,但对是非的判断上,我们并不疯,非常清醒。

记:刚开始的时候,有否想过自己在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刘:任何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是在做着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如何冲破“勉为其难”,用自己的力量把不能及变成能及,进而发挥自己的潜质才是关键。一般人只能发挥潜质的7%左右,怎样能进一步发挥凤凰人的潜质?就要靠企业的品牌、平台和企业文化。现在很多凤凰人都说“凤凰”就像一个大学,每次自己觉得自己快要毕业的时候,又回到一个新的课程,每个人又变成小学生。

■记者手记

忙人“刘老板”

约刘长乐采访很难,大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不是他不愿意接受采访,而是他太忙了,当我经常给凤凰卫视公关部负责人王多多打电话的时候,她的回答是:“老板又飞了!”

我见到的凤凰卫视员工对刘长乐都尊称为“老板”,同时又流露出无限亲切。

由于都是传媒人,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原本一个小时的采访,不知不觉延长到2个小时。你就是诚心“为难”他,他也是有问必答。

当我们问到听说他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就靠百花油提神时,他马上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瓶子说:“我换成驱风油了。”

王多多说,只要哪个同事有点不舒服,老板都会很大方地贡献出自己的驱风油,关心地说:“你抹点,你抹点。”

公关部的人说,老板经常和大伙一起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就把工作谈完了,从来都不会讲究什么“老板不老板”。

本版撰文:特派记者 张蜀梅 胡键 曾雅

   编辑: 郭敏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