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女生清明前夕跳楼身亡 院长称很正常(图)
2010年04月22日 08:11时代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陈小平和聂洪江用了整整一个礼拜的时间,仔细整理了陈蕾的遗物,又广泛接触了陈蕾的大学同学、老师,有联系的高中同学、初中同学,查看了她最近三个月的手机通话和短信,还有她电脑里的所有信息,但没有发现陈蕾有任何感情上的困扰,也没有发现任何能解释孩子死因的信息。

更令家长寒心的是,陈小平说,即使是看到陈蕾行为颇为反常,并且哭了几次后,也没有室友过问她原因,“实在是太冷漠了”。

在陈蕾身亡两周后,她生前在学校里最好的朋友刘馨(化名),拒绝了记者的有关采访,并关掉了手机。

在跳楼前的两周,陈蕾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问题,从宿舍走到逸夫楼之后的25分钟之内又想了些什么,现在都已无从得知。

校方负责否?

“我们觉得这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人文环境有很大问题。”陈小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他们调查陈蕾死因的过程中,她的院系领导、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孩子周围的同学都一问三不知,对孩子的死遮遮掩掩。

“院长王立还当着我们的面说‘现在大学生自杀很正常’。这是从事大学教育的人的看法吗?这种不尊重生命、冷冰冰的态度,我们不能接受。”陈小平说。

“孩子在出事前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上课,学校也没有采取任何干涉措施,北科大到底有没有这些制度?一个辅导员要负责管理200多名学生,究竟是否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况?”至今仍然无法理解女儿自杀的陈小平认为,陈蕾过去三年中主要生活在学校,从活蹦乱跳地进入学校,到如今毫无征兆的自杀,学校方面应负有主要责任。

因此,在陈蕾死后的第七天,陈小平正式向学校提出了要求:“要求学校为孩子的死承担主要责任;要求学校对家庭予以足够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赔偿;要求为孩子举办有校方领导、院系领导和老师参加的公开的葬礼;要求学校主要负责人公开承认学校的责任,对家庭进行抚慰。”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学校深表遗憾。具体的善后事宜,校方仍在与家长方面进行沟通。”4月19日傍晚,北京科技大学新闻发言人章东辉如此表态。“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学校在陈蕾的自杀上负有责任。”

针对家长质疑学校管理松散的问题,章东辉说,由于大学的考勤制度与高中完全不一样,大约每半个学期汇总一次,信息统计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辅导员也并没有考勤的职责与义务。

但章东辉也坦承,该校在教学考试方面确实要求较高。“根据数据显示,大一学生的不及格率约为46%。这个数据是从参加考试的人次和考试科目算出来的。” 学校也曾经反思是不是要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课业要求,但商讨的结果还是认为要坚持精英化教育的道路。

而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大部分学生也都表示,自己曾经考试不及格。“我们互相之间都不是问挂科了没有,而是问挂了几科。”一名机械学院的大四男生开玩笑说。

自杀传染?

尽管章东辉一再申明陈蕾之死是个案,但陈蕾的自杀,仍然为北科大抹上了阴影。

记者在该校BBS“幻想空间”上看到,不少学生都从陈蕾之死联想到不久前发生的其他跳楼事件。此前,北京科技大学已发生两起跳楼自杀事件:2月7日,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一名即将毕业的男硕士从三斋学生宿舍跳下,当场死亡;3月28日,矿大机械学院毕业生肖某从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大楼跳下,当场死亡,原因不详。

而自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该校还发生过两起刑事案件:去年7月12日,延缓毕业的贫困学生黎力劫持人质,欲抢校内的中国银行;今年1月2日,机械工程学院的两名大二女生到校外开房后,一女生杀死另一人后自首。

在BBS上,一个名为“laughaway”的网友因此发表了一篇帖子,将北科大称为“大学里的富士康”,意指其高自杀率。

“短短大半年内北京科技大学出了这么多事,难免让我们对学校的管理和环境产生质疑。”陈小平认为,学校没有及时解决自己长期积累的问题,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上长期阴暗的压力,是这个恶劣的环境诱导陈蕾自暴自弃、选择了自杀。

“自杀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非常艰难的选择。但一起跳楼事件发生以后,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能会对周围其他的人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引起效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杀确实有着传染性。”曾经对自杀话题做过深入研究的章东辉说。

据章东辉回忆,1992-1994年曾是该校的一个自杀高发期,但1994-2007年期间,该校没有发生过跳楼自杀事件。2007年发生一起跳楼事件后,就是今年出现的三起,其中一起还是社会人员。

“就连效仿的自杀方式都十分雷同,北京高校的大多数自杀事件都以跳楼为主,割腕、服药的比较少。”章东辉说。

近年来,高校自杀事件屡见于报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随之产生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遗憾的是,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似乎并没有某个机构对高校的自杀事件做过系统的数据汇总。

“这一方面的数据比较残缺,信息公开度比较低。”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介绍道。

《中国青年报》在2005年末进行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北京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至于“郁闷”一词,则早已成为大学生的口头禅。

网络上的另一份不完全统计则显示,仅在2004年4月-2005年9月间,北京地区经公开披露的高校自杀事件就至少有24起。

但网友们普遍相信的一点是,实际自杀事件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类似消息已被高校封锁。

就在陈蕾出事之后,北科大的大多数学生也是通过口耳相传获知此事,学校方面也只是在校园内部的OA网上简单公布了数百字的相关信息。

“这毕竟是一起自杀事件,我们担心会引发新一轮的模仿。”章东辉如此解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