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权强县”被称为最大的一次权力下放运动。在改革的各方利益没有达到平衡之前,博弈不会停止。
文 本刊记者 李秀江
河北平山,一个自豪而又自卑的国家级贫困县。
一场被称为是“最大一次权力下放运动”的县政改革,静悄悄地在这里进行。
当河北将“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的县政改革,进入实质层面的时候,它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也迎来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
弱县变强
著名的革命圣地西柏坡就在平山县,但和许多革命老区一样,平山县的经济发展步履蹒跚,一直落后于周边县市。1986年、2001年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到2002年全县财政收入也仅有1.55亿元,最困难的时候,干部工资都要借助上级的支持。
几十年来,平山县既骄傲又尴尬,就象一位胸前挂满勋章的功臣,在市场经济中却只能靠乞讨度日。
“解放战争时期,平山为全国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建设时期,平山为省会做了贡献,而平山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一位了解平山历史的领导说,这一切都受制于“市管县”体制的羁绊。
平山隶属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在项目、资金和资源调配上必须服从石家庄市的全局考虑,而作为省会城市,石家庄的着眼点首先是如何发展中心城市,而平山发展县域经济的激情一直被压抑着。
直到2005年,平山县遇到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河北省提出,在省内11个地级市各选出两个县作为“扩权县”试点。最初,扩权县的范围选定在“强县”,也就是在省内的经济强县中再扩大权力,让强县更强。而是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平山根本无望成为扩权试点县。
在确定名单时,事情出现了转机,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采用“扩权强县”的提法而不是“强县扩权”,强调“扩权”是手段,“强县”才是最终目的。“经济发展潜力大”的平山县,最终成为石家庄市两个“扩权县”试点中的一个,另一个是经济强县辛集。
平山县发改局局长齐明国介绍,河北省对22个县(市)扩大管理权限,赋予其与设区市部分相同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本次放权共涉及到省里27个政府部门,在11个方面共62项权力下放。
平山县终于放开了手脚。
齐明国说,“扩权县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的调整最大,市里放权,县里扩权。”比如,项目直接申报,以前县里的所有项目都需要通过市向省里报批,现在变为平山县自行审批、管理。
而扩大县级部分税权,对于平山这样的国家级贫困更为重要,“扩权改革后,原则上设区市不再分享扩权县(市)财政收入,除中央、省分成收入外,全部留给扩权县。”
以增值税为例,原来的分配比例是中央75%,省10%,设区市10%,县5%,现在除上缴中央和省的85%外,剩余的15%都留在了县里。营业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等在收入比例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有了放权的政策,平山县压抑多年的发展潜力一下爆发出来,最直接的表现是县财政实力高速增长,2007年前九个月,平山县完成财政收入10.5亿元,成为石家庄17个县市中财政收入第一个突破10亿元的县市,亦被称为“平山速度”。
通过“扩权”,平山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终于成了“强县”。
今年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平山以及河北全省的发展速度都有所放缓。但“平山速度”依然验证了“扩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书记“高配 ”
2009年,中国的县政改革有了重大突破。中组部提出,县委书记的选拔任用,应按程序报经省级党委常委会审议;县委书记可提拔为上一级领导班子成员并继续兼任县委书记;2009年上半年,各地要建立制度,落实此项规定。
从经济管理权下放,到县委书记由省委审议,县级扩权的进程也由单一的财政直管扩大到人事权。扩权强县由此迈入了改革核心区。
湖南省对这项工作的反应最为迅速,不久前刚刚提拔了19位县委书记为副厅级而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在此之前,广东、山西、江苏等地已经尝试“高配”县委书记,海南省昌江县委书记甚至为正厅级。
其实,“高配”县委书记,河北省早就有所动,只是进行得非常低调,外界几乎无人知晓。
河北省委组织部介绍,目前河北省22个试点县市中,绝大多数县委书记都已提拔为副厅级。
“中央的导向也不是县委书记都必须是副厅,河北现在仅停留在扩权县这一块。但也不是扩权县的书记都是副厅级。”据了解,平山县委书记王俊英,大名县委书记王晓桦目前仍是正处级。
王俊英原是赞皇县委书记,2007年调任平山县县长,2008年6月被任命为平山县委书记;大名县委书记王晓桦,原是成安县委书记,平调到大名县任县委书记后,也没有解决副厅级待遇。
在外界看来,22个扩权县的县委书记绝大多数都已是副厅级待遇,平山县、大名县也是扩权县,书记的级别仍是正处级,似乎有失公平。
“这不是能力问题,他们都是优秀的干部才把他放到扩权县这个位置上来的。”组织部人士称,哪个县是或不是,什么样的县委书记可以提拔为副厅级,要从全省干部的大局考虑,要有一个总职数平衡的问题。
目前,“高配”县委书记,河北省进行得非常谨慎,对“县委书记管理”的详细方案,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已经拿出草稿,但这个方案还在征求意见之中,尚未成熟。尤其是如何选拔、如何考核、如何监管都还在研究之中。
而当地更多的非扩权县领导认为,县里的干部的确非常重要,但是不是一定要高配呢?“县委书记高配的思路本身就需要研究。”
虽然中央已经提出要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并要由省委常委会审议,但在选拔程序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原来对县委书记的任命,先由市委提名、呈报省里批复,不上省委常委会,只是在省委组织部的部委会讨论,然后报省委;今后是直接在省委常委会审议,但仍然是先由市里提名,不是省里提名。”
河北省所辖县市非常多,共有11个地级市和136个县和县级市,县级区划数量仅少于四川省,排在全国第二;与河北省幅员相近的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县域数量只有河北省的约1/2。当地的专家认为,无论是财权还是人事权,省里能否管得过来、如何管得好,确实需要谨慎推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李秀江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