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截屏图
一个法院的“人肉搜索”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问责已成为中国反腐的新监督形式。网络的更多的功能也逐渐被地方职能机关运用在工作上。一种以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又称“人肉搜索”)如今被悄然运用到法院的日常工作中。
★采写/《小康》记者 陈勇
日前,继河北行唐县纪委成立全国首家反腐网络舆情采集中心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亦推出了全国首家执行悬赏举报网。据悉,此举是希望通过网络高科技信息平台,借助社会力量破解“执行难”的一项新举措。
“执行难是长期以来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一名法官告诉《小康》记者。
一份历史资料显示,1986年以前,当事人对生效的法律文书的自觉履行率为70%,之后逐年下降。到了1996年,10年间,债权人的申请执行率已上升到70%以上。据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1999年6月份,全国法院共积存未执行案件85万件,标的金额总计2590亿元。仅2003年,全国各级法院未执行案件就达36万件。
一名长期在法院执行局办公室工作的法官向《小康》记者坦言,地方保护主义太重,国人诚信不足等原因是造成执行难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执行难的干预往往以指示、批条子等书面形式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则往往以某领导的口信、电话等非书面形式进行干预,让受案法院、案件承办法官左右为难。”
“当然,执行难最后的主要表现还是在‘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财产难寻’等问题上。”上述那位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表示。
在中央政法委员会发出《关于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通知》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推出了悬赏举报网。而此举的目的正是要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财产难寻”等“执行难”的瓶颈问题,同时,也为了增加法院执行工作的透明度,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摸着石头过河
“建立悬赏举报网是西湖区人民法院创新执行机制的产物。”5月4日,西湖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娟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该院一直都致力于执行机制的创新,如采取张贴债务人名录公告、在新闻媒体登报曝光“老赖”等措施,但由于都是短期行为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此次由政法委牵头、法院主办建立悬赏举报网则可以发动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到法院破解“执行难”的工作中来。
在该院的执行悬赏举报网上,“老赖”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住址或单位的名称、住所地以及照片等各种信息极其详尽。网友如果有线索要举报也很简单,只要进入网站后点击“案件曝光”,在被执行人的列表里找到要举报的“老赖”,点击“我要举报”按钮,不用注册就可以直接填写相关信息进行举报了。
“对网友提供的线索,我们一般在15天之内作出回复。”陈娟说,“无论对方提供的任何线索我们都需要去花时间去核实验证,因为不排除有各种错误信息的传入,但我们保证15天之内会给出一个答复。”
在公布的《有奖举报被执人线索须知》里,对举报人的奖励办法有详细说明:根据线索贡献大小,每件奖励500元至5000元;对提供线索,使法院能对长期查找不到的被执行人有效查控的,每件奖励200元至1000元;对提供线索或协助法院查获被执行人财产,而使案件得以有效执行的,按案件有效执结标的的0.5%至5%以内建议申请人参加予以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可不受上述上限比例限制。
据悉,执行悬赏举报网于4月1日起开始调试运行,已陆续公布了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35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对被执行人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也已收到不少网友们举报。目前该院的执行举报第一人已经产生,该院核实信息无误后已在网上发布了领取奖金的通知。对提供重大线索的网友“小红”,西湖法院决定对其奖励500元。
西湖区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黄华向《小康》记者表示,前期的悬赏资金15万元已经到账,只要信息属实,15天内一定支付,不用担心无法兑现的问题,而且兑现的日期不受任何期限约束。黄华介绍,15万元资金全部来源于院里的办案专项经费,由法院出资、申请人为辅这一形式进行悬赏,并由直属分管的领导亲自管理,这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比较有意义。合理地利用网络和社会资源,节省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利用网民和全社会共同来督促才能让‘老赖’们无处藏身。”黄华说,法院“人肉搜索”完全是被媒体喊出来的,他们成立的悬赏举报网,只是为了更好地让公民行使监督权和批评权。
话虽这么说,但陈娟坦言,他们实际也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只是走了领先,做了个细化,离中央政法委的《通知》精神更近了一步而已。”目前西湖区人民法院已专门抽调2人来专门管理和维护这个网站,资金由陈娟亲自管理和发放。
作者:
小康 陈勇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