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何延期
2009年06月09日 10:47瞭望东方周刊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效果图(2007年5月7日摄)

南水北调,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在开工的第七年,终于进入了全线建设的高潮期。

中线、东线的单项工程将全部动工,“南水北调工程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总工程师郑守仁告诉《望东方周刊》。

长江委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技术总负责单位,郑守仁同时任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工程技术及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

工程的全面启动,源于2008年10月21日中央批准东、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总报告”),“投资、工期正式纳入国家计划,这才可以全面开工。”郑守仁解释说。

此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始单个项目建设,而整体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总报告则同步进行。

根据2002年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线一期工程调长江水入京的时间预定在2010年。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则根据可研总报告,将工期明确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

率先于2002年12月开工的东线一期工程,原定2007年通水的计划,也后调至2013年。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调办”)在这次会议后便发布了工期延后的消息,但直到2009年4月,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的相关讲话才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望东方周刊》记者了解到,中线工程开工5年后完成的这份可研报告,在工期、总投资、环保、移民等方面都有较大调整。“国调办”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解释了其原因:对方案“深入论证优化比选,以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

前期论证终告完成后,这个史诗般的大工程,会在2009年真正走上轨道。而随着工程的全面实施,调整与变数仍然可能存在。

创新性建设办法

按照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通过1200多公里长的总干渠,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通入北京、天津。

一般来讲,大型水利工程的规划阶段和实施阶段在时间上有比较明确的分界,如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等,在实施阶段前全部或基本完成规划阶段的各项设计任务: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实施设计等,才会开工。

而在2002年国家批复《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时,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当时有声音希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能完成调长江水入京。

南水北调为此采取了创新性的建设办法:先制订“总体设计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单项工程的规划设计,使建设周期较长、作用关键的控制性工程陆续开工。与此同时,完成整个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

一本水利专业刊物刊文显示,行政上负责工程设计规划的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负责人,在布置2004年工作时说,虽然南水北调的前期工作已经进行了50多年,有一定基础,但是由于规划思路的变化、规划方案的调整和设计阶段的不同,过去的规划设计成果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许多工作需要从头开始。

他认为,要在短时间内提交各单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成果,设计周期严重不足,审查周期被迫压缩,设计质量和进度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反复分析论证,提出了编制总体设计方案的工作思路。”

不过,水利部的一位副部长在2004年的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会议上曾表示,从总体上讲,前期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单项工程开工建设的要求。

最终,本来列入2003年开工计划的7个单项工程,当年仅有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在这一年的倒数第二天开工。中线实现了开工零突破。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山旭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