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让穷人为物价上涨跳楼
2008年01月23日 11:21国际在线 】 【打印

昨日下午2时许,一名中年男子从五羊新城寺右南一街一小区内8楼跳下身亡。据目击者称,该男子跳楼前曾在楼顶大喊:“涨价太快了,我受不了。”(《新快报》1月22日)

这些年的城市里上演了不少跳楼自杀的悲剧。跳楼者中有人是因为失恋而轻生,有人是不能忍受抑郁症的折磨,有人是因为被老板欠薪想通过跳楼行为引起公众的关注……但是昨日在广州发生的跳楼悲剧中,让那个而决然选择用跳楼结束生命的中年男子却是高喊着不能承受日益高涨的物价纵身一跃。这一来他的死不免让那些在快速上涨的物价面前承受巨大压力的普通民众多添了一分感同身受的感伤。

过去的一年,对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涨”字无疑是一个最敏感的字眼,“涨”成了民众一种普遍的切肤之痛,因为这一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9%。

为什么从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上看我国去年的经济形势总是良好,但是广大普通公众反而觉得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甚至在下降呢?因为GDP高速的增长并没有直接惠及大众,多数普通民众还是太“穷”。当前的物价上涨给他们带来了过多的生活困扰和过大的生活压力。虽然社科院的数字显示: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约13%,今年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是居民收入增长可以超过GDP增长的少数几个年份之一。但是正如有专家强调,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形势下,要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问题。当所有富人和穷人的收入都要计算在基数当中,然后加以平均化,最后普通民众的心声和感受就被平均掉了。这种“穷”是一种相对的穷,体现在他们的工资及收入的数字虽然表面上增加了,但依旧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变化。这种物价增长幅度大于民众收入增长幅度的现状,使得百姓难以抵御“CPI上涨”之害。

新三座大山在将居民钱袋掏空的同时也使得消费率降至新低。社科院的相关数据显示:消费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46.4%骤降到了现在的36%左右。如果说过去工资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到位和贫富差距过大,是民众不敢消费的主要原因。那而今,物价上涨又成了一只新的拦路虎导致老百姓不敢消费,进一步加重了普通百姓生活的负担。

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强烈关注折射了一种民生焦虑。自从我国对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市场化改革之后,民众个人财富很大一部分要用于这三项支出。而目前,以房价为代表的大头支出没有减少,而作为民众生活基本必需品的食品等商品的价格却涨个不停。这自然加剧了百姓对生活的担忧与焦虑,导致其幸福感被消磨殆尽。当他们时刻紧绷着神经去关注这些领域的物价升降,从近期看不到生活状况的改善时,百姓对生活的担忧和焦虑感自然就进一步被强化甚至诱发心理疾病。

另一方面,这种民生焦虑还源于对政府调控政策的一种不自信与观望。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当前这种物价上涨的现状已有关注,并出台了不少调控房价与物价的政策措施。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及:目前的经济状况和预期尚有差距。可见中央政府对改善民生的务实态度。但一些地方政府依旧奉行唯GDP至上的老路子,对民生利益忽略甚至漠视不顾,导致中央政策贯彻执行不力,导致这些关乎百姓生活的民生建设做得并不到位。

应当看到,个别公民对物价高涨不能承受跳楼导致的跳楼悲剧,给我们的政府捅开了那个或许不愿意面对的民生惨淡的现实窗口,把民生的痛苦赤裸裸的展现在公众面前。因为普通老百姓普遍不富裕,所以他们才如此在乎物价问题。解决物价物价上涨的根本之道有二,一是提高民众的净收入,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财政支出也应不断向民生倾斜,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再之,则是继续出台相关调控政策,保持物价稳定,建设健康的经济生态,以应对当前物价上涨的压力。唯有如此,这场因为物价上涨带来的跳楼悲剧才不会再上演更让人痛心的续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张海通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