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辆白色的豪华奔驰车,在夜色里呼啸而来,戛然而止,在路人慌乱的回头中,车上走下来一水儿的“阔少”,个个戴着墨镜,穿着黑色西服,扬长而去……时尚偶像剧里的“经典”镜头,如今已然成为大中城市繁华之地最常见的真实一幕。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富二代”的新闻层出不穷,再次引起公众对这个“特殊阶层”的关注和热议。当顶级名车与可观财产成为他们的“时尚”标签,俱乐部和名利场成为他们的隐形符号,而他们的名字却更多地和酒后肇事、马路飙车等负面新闻纠缠在一起时,很多人会思考一个问题:公众和“富二代”之间或明或暗的紧张关系,到底是谁的责任?是公众隐隐的“仇富心理”妖魔化了“富二代”?还是少数“富二代”的出格炫富、仗势欺人而引起?
说到底,“富二代”问题,正是社会转型期潜规则盛行的一次集中放大。“富二代”的放纵、炫富、嚣张等等,根源是社会转型期潜规则盛行结出的恶花。
马路飙车,也许是“富二代”事关生活方式的一次青春记忆,却因撞伤公众神经甚至威胁他人生命注定招致社会不满。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对“富二代”抱有负面印象。与其说,公众对“富二代”负面事件和问题“过于敏感”,不如说,那是对金钱和法律较量、财富和公正碰撞的深深担忧。
也许公众把“富二代”的负面形象放大了,也许公众是在拿显微镜观察“富二代”,但不管怎样,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公众对其承继者必然有更高期望。毕竟,社会需要一个有担当和有责任的“富二代”,而不是一个只知炫富、放纵的“富二代”。
有一点毫无疑问:对中国很多刚刚富裕或者暴富起来的人说,还来不及学习如何“做富人”,如何“花钱”,如何在财富面前“一日三省”,不迷失、不膨胀。公众有时嘲讽和恼怒那些在全民致富比赛中“率先胜出”的人,与他们知道钱如何赚而不知如何花有很大关系。
比如在宁波高速公路上耀武扬威的“宝马男”,某私营企业老总的儿子,由于所驾驶的宝马车无牌照、无保险,被高速交警拦下要求暂扣车辆。谁想到,“宝马男”当场叫嚣“500万摆平交警”,还在高速公路接连上演了“砸车秀”的闹剧。
让公众如此不安的,是富二代骨子里冒出的“拿钱搞定一切”、“拿钱摆平”的人生信条。而这样的人生信条从何而来?
“富二代”的成长经历,恰与社会转轨期同步。当权钱交易等各种社会潜规则大行其道,它们便成为“富二代”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也许从小到大,在一些“富二代”眼里,“拿钱搞定一切”的事情见的太多了。遇到难办、甚至触碰法律红线、道德底线的事情,社会上不就流行“拿钱砸”的办事逻辑吗?不少人自恃有经济后盾就“搞得定一切”。潜规则的畅通无阻,恰好迎合了财富急速膨胀人群的心理,也助长金钱不断俘虏权力、逼退社会底线的风气。在潜规则中成长起来的“富二代”,如何期望他们敬畏法律、敬畏生命?把公共道路当自家跑马场,或许已算乖孩子了。
“富二代”产生的问题,社会潜规则是其沃土。而社会潜规则的盛行,固然跟社会转型期体制、法制漏洞有关,但也不能忽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社会转型期,穷怕了的我们对金钱和财富的极度艳羡、过分崇拜与溺爱,导致了金钱和财富的进一步放纵、横行、所向披靡,令金钱和财富几乎成了社会的一张“万能通行证”,一把“万能钥匙”。我们在逐渐丧失以往传统社会中对知识和修身的崇拜的同时,知识和修身对富贵阶层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引导与影响也降至低点。
《大学》里说:“富润屋,德润身”,这些警世良言,不应只存在于国学热爱者的诵读之中。成人的我们过于追求“富润屋”,却忘了同时追求“德润身”,更进一步刺激了社会潜规则的盛行。
潜规则一日不除,“富二代”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还应当看到,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平等意识,不光是当今“富二代”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不富的人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否则,后富起来的人们,同样可能寻找权钱交易的新空间和新规则。(成露)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成露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