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办孤儿院9年收养48名孤儿(图)
2009年09月25日 04:22现代快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现代快报9月25日报道王泽林,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刘店乡大王庄村一名普通农民,靠种田被评为全国劳模。他从2000年开始先后收养资助了48名孤儿,使这些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学校。

今年,他收养的孤儿中,又有10人被北大、武大、郑大等院校录取,至此,这所孤儿院里已经走出了27名大学生。

9月1日上午,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接见了王泽林和得到他资助刚刚考上大学的10名学生。9年来,一直戴着“体制非法”帽子的孤儿院,曾经几度几乎“解散”,如今,孤儿院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热心人的帮助和政府的支持,经济在逐步好转,而体制上也即将“转正”。

王泽林说,孩子们只要能实实在在做人,多为他人着想就行了。

“每年都有人考上大学,再累我都愿意”

9月17日傍晚,细雨霏霏。王泽林站在他的“泽林孤儿院”门口,看着嬉戏玩耍的几个小男孩,满脸笑意,眼神中充满了慈祥。

其实,最近一个多月,王泽林都被幸福包围着,笑容每天都挂在他脸上。

2009年,在王泽林收养的孤儿中,又有10人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其中,张斌考取了北京大学,李根强考取了武汉大学,谭鹏飞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张哲考取了西南大学,王培培考取了郑州大学。

在此之前,2003年,贺鹏举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郭义飞以69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石奇珍考上了厦门大学,李志强考上了南开大学;2005年,李盼盼考上了厦门大学,李俊霞考上了东南大学,张怀相考上了武汉大学……

至此,王泽林收养的48名孤儿中,已经有27人考上大学,孤儿所住的房间里,墙上贴满了奖状。

“每一年都有人考上大学,并且一年比一年多,你说我能不高兴吗,再苦再累我都愿意,这也是孩子们对我最好的回报。”王泽林说。

除了孩子们考上大学,还有一件“大事”让王泽林兴奋不已。

9月1日上午,王泽林和那10个刚刚考上大学的孩子,受到了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邀请。在河南省委常委会议室内,徐光春亲切接见了他们,强调要学习王泽林同志,大力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做好扶贫济困工作,并希望受到资助的孩子们更加努力学习、更加努力成才、更加努力奉献,报答党和政府的关心,报答各界人士的关爱。

“徐书记的接见,是对我最好的肯定,使我深受鼓舞,我一定会把孩子们照顾好。”说这话时,王泽林眼神坚定。

“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很心疼”

王泽林今年62岁,在孤儿院里,大部分孩子称他为“爷爷”,也有称他为“伯伯”的。

他的孤儿院位于虞城县至亳州公路小侯乡境内的公路东侧。

王泽林深吸了一口烟,告诉记者,2000年6月,他从当地媒体得知,商丘市睢阳区的李艳华、李兵权姐弟俩由于家庭出现变故,失去了父母,面临着辍学。当时,李艳华11岁,她弟弟李兵权才7岁,经和两个孩子的爷爷协商后,王泽林领他们姐弟俩到家中抚养,并送他们上学。

王泽林收养孤儿的事传出后,一些失去双亲的孩子不断在亲属的带领下上门,孩子渐渐多了起来。

直到2001年春天,看到家里“实在住不下了”,王泽林决心办一个孤儿院。两个月后,一个5间房的孤儿院建了起来。

接收孤儿之初的那几年,国家对农村学生还没有实行“两免一补”。在收了10个孩子的时候,学杂费、生活费开始让王泽林感觉到了压力。

他几次在夜里下决心:再来孩子,绝不能收了。可当一些孤儿找到孤儿院,哭着,甚至跪着向他诉说不幸时,他的心又软了……

“孩子那可怜的样子,谁看了都心疼,我要是不管他们,可能真的就没人管了。”几年来,王泽林一直都是这样说服自己。

就这样,王泽林收养的孤儿越来越多,至今已有48人。其中大多数来自虞城县的各个乡镇,也有虞城以外、商丘以外的。

除了这些孤儿,王泽林还收留了7位孤寡老人。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