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对生活绝望1个月内两次割喉自杀
2009年08月03日 08:59安徽市场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们这里有个男人,最近一段时间已经两次自杀,看上去也才30多岁,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拿生命开玩笑,希望你们能够关注。”日前,省城一热心市民拨打了本报新闻热线反映上述情况,记者随即对此展开了调查采访。 实习生 张剑 记者 江亚萍

自述:“不绝望,我不会刀架脖子”

“不是因为绝望,我不会把菜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痛啊!”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病房内,记者见到了两次自杀未遂的小余。病床上的小余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活着没意思,我这样活着只是拖累了家人。”小余喉咙沙哑,说话还很困难。

小余告诉记者,两次自杀都被救了过来,现在更加懂得珍惜生命,也知道这样折腾原本就苦涩的生活只会徒增麻烦,所以自己不会再做傻事。“我是真的渴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也渴望自己前面的路不要这么难走,记者同志,我前面的路上有光明吗?我一个近乎瞎子的人,我的出路在哪里?要怎样才能不拖累我的老父亲?我真的很难受。”一口气说了这些后,小余一阵猛烈的咳嗽。

在医院照顾小余的二哥告诉记者,弟弟眼睛有严重近视加上夜盲症,生活一直很困难,精神上压力太大,所以才一次次萌生自杀念头。

记者随后从院方获悉,小余伤情十分严重,喉咙气管和骨头被全部割断,而且脖子肿胀厉害,等消肿之后气管能否接上还是个未知数。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渴望前途光明的人,走向绝望,两次选择了走向极端?记者展开了多方调查。

邻居:“这里哪里能住人啊”

在明光路二号门附近,记者找到了小余的家——一间临时租来的平房。房前地势较低,一摊污水快溢过门槛,垃圾漂在污水上面,味道十分难闻。墙角里靠着一辆破烂不堪的平板车。

记者敲门后,前来开门的正是小余的父亲。门开后,记者环顾整间屋,屋内光线昏暗,大约六七平米房子,全部堆着各种破烂。两张砖头搭成的床上垫的是破旧草席,屋顶多处裂缝,有几个大盆据说是预备漏雨时用来接水。屋内一台收音机,还有一台挂在床边的破旧风扇。整个屋内气味难闻,阴森潮湿。“这里哪里能住人啊。”就在记者站在屋内和小余的父亲沟通过程中,一位过路人伸头进来这样说道。

父亲:“我也没有办法可想”

小余的父亲现年66岁,据其介绍,他们是庐江县郭河镇人,儿子小余已经38岁,至今未娶。

因为眼睛有严重近视加上夜盲症,小余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零工维持生活。4年前,父亲带着小余来到合肥收破烂维持生活。“他非常老实,收破烂不会克斤扣两,加上收的价格不低,每个月最多挣600元左右。我在这附近扫马路,一个月300元。本来想一点点攒钱给他娶个人,但是他自己却不要,说不能害人,因为眼睛不好。孩子太可怜了, 我能怎么办呢?”小余的父亲说到此,抹起了眼泪。

姐姐:“日子难过才走绝路”

小余有个姐姐就在其租房不远处看守公共厕所。记者随后赶到其姐所在公厕处,当记者说明来意,这位干瘦的中年妇女哭了。

小余的姐姐说,余海波7月份回了趟老家。“老家几间破房子是老大在住,他在家想想自己的状况,加上父亲年纪大了,担心以后自己连饭也吃不上,所以7月9号在家把喉咙割破,当天送到安医抢救,7月20日出院的。26日在租房内,磨了一上午的菜刀,又将喉咙割破了。我弟弟精神状况很正常,平时算账比计算器还快,肯定是想想日子难过才要走绝路。”

小余的姐姐告诉记者,弟弟第一次住院花去1万7千元,这一次住院已经花去5000元,都是借来的钱,往后的日子将更难。“这样下去,他迟早要没命,我自己看厕所,丈夫在做苦力,一点帮不到他,想想心都痛。”姐姐说到此,再次哭了起来。

而就在记者准备发稿之际获悉,小余已经离开医院,回到租房附近的小诊所进行治疗,主要是为了节省医疗费。有谁能帮帮他呢?给他一点生的勇气?或者给他一点光明?有爱心的您,如果有所感触,请和我们联系,本报新闻热线0551-2620110期待您的善良,让我们一起帮帮这个不幸的男人。

小资料

夜盲症,俗称“雀蒙眼”,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行动困难,称为夜盲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