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哥本哈根气候协议好签成功不易
2009年12月08日 16:13青年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陶短房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各方的妥协下,获得达成减排协议这样一个重大成果,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然而减排协议这样的阶段性成果容易得,真正落实协议,却并非可以一蹴而就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了。和此前的悲观预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峰会召开前夕,以往几大阵营相互推诿、扯皮的景象似乎突然消失,好消息接踵而至。

首先是美、中、欧盟等纷纷宣布或打算宣布减排目标。一直在这一问题上不肯松口的印度,近日也表现出更灵活的立场。加入宣布减排目标行列的,还有巴西、印尼等发展中国家。

其次,各国政府和政要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各国媒体今年夏天曾批评说,190多个受邀出席大会的国家和地区中,公开表示将与会的领导人不多,主要国家和碳排放大户领导人宣布出席的更少;然而随着这一问题讨论的升温,美、中、印等国领导人纷纷宣布出席,目前已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或首脑宣布与会,这让许多人看到了“绿色的曙光”。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因此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前景相当乐观,他在会前表示“一纸协议差不多已经达成”;潘基文也认为达成一个全球性减排协议已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潘基文和施泰纳的乐观主义情绪,并非没有依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各方的妥协下,获得达成减排协议这样一个重大成果,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然而减排协议这样的阶段性成果容易得,真正落实协议,推动全球性减排,遏制温室效应,阻止全球变暖趋势,这样的实质性成功,却并非可以一蹴而就。

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虽然作出许多积极姿态,但在一些问题上其实尚有保留。美国国内迄今尚无相关减排立法,各种减排提案在国会中阻力重重;欧盟大部分国家近年来一直是最积极的减排倡导者,也是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施压、要求其同意强制性排放限额的主力,但这些国家呼吁他国减排的调门越唱越高,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援助却往往跟不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署都曾指出,发达国家所承诺的相关环保援助基金“到位率很低”,而法国、德国都曾削减过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援助计划开支。

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为顾全大局,在诸如减排目标等问题上,作出了不小的让步,体现出节能减排、共同维护地球气候安全的决心。但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产业结构正处于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的层级,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导致碳排放量的剧增,如果因环保减排的需要,而过多牺牲发展速度,并导致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甚至出现下降,将引起该国国内的广泛不满和强烈反弹。

正因如此,潘基文自己也坦承,达成协议是一回事,落实协议成果,真正实现减排目标,则又是另一回事。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191个出席国不应满足于达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标志性成果,而应积极沟通,共同努力,争取节能减排、保护地球环境的阶段性成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陶短房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