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大戏:美朝对话前的试探?
2009年08月06日 08:20解放日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8月5日,被释放的美国女记者李丽娜(左)抵达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后与家人团聚。当天,被朝鲜扣押并判刑的美国两名女记者获释后搭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专机到达美国。新华社/路透

带着两名获朝鲜释放的女记者,前总统克林顿回到了美国。从突访到满载而归,“救人之旅”到底传递了怎样的信息?雾里看花的美朝关系又将因此戏剧性的插曲发生哪些改变呢?

私人访问难掩官味

在这场“救人”大戏中,克林顿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美方一直强调这次访问的私人性质,但是克林顿的身份注定这次访问不会简单。作为一名在任期间差点就访问朝鲜的前总统,作为现任美国国务卿的丈夫,克林顿难以掩藏其身上的官方味道。美国《纽约时报》这样描述道:这次访朝之旅再次将克林顿先生带回了全球舞台———他是代表了一位曾经在大选中打败其妻子的总统。

美方是想就事论事、点到为止。不过,朝方却是充满期待。美朝的这种心态也直接反映在克林顿与金正日的表情上。据韩国媒体报道,从机场到会谈期间,克林顿始终“没有展现自己标志性的微笑”,而金正日除在百花园迎宾馆与克林顿访问团合影留念时表情严肃外,在会谈期间一直笑容满面。上海社科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刘鸣表示,美方之所以表现出非常谨慎,是不希望将记者被扣问题与核问题联系在一起,“美国不想让朝鲜利用这次访问做文章,从而破坏目前对朝形成的施压态势”。

尽管克林顿极力保持严肃,美国政府也尽量淡化此访的官方味道,但是从事前事后透露的一系列信息来看,这次访问绝不仅限于“私人”。提供华府外交内幕消息的《尼尔森报道》指出,事先的协调密商都是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进行。大约10天前,朝鲜提供一份可以接受作为特使的10人名单,戈尔不在名单上,第一位就是克林顿,“朝鲜要一位能与金正日平起平坐的美国政府前要员”。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com则报道称,虽然克林顿在出发前没有与奥巴马通电话,但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琼斯事前曾与克林顿通电话,了解他的动向,同时要确认“克林顿不会空手而回”。

细心的媒体还在克林顿的访问团队中发现了曾担任奥巴马总统政府交接总管的约翰·波德斯塔的身影,而朝鲜方面则以最高礼遇接待克林顿。有分析认为,这表明双方事先已经过了充分的协调,而且朝方认为克林顿事实上代表奥巴马政府访朝。“虽然美方强调此访的私人身份,但是毫无疑问是得到政府默许的,应该可以看作是政府行为。”刘鸣说。

重要细节各说各话

不过,外界更感兴趣的是,克林顿这次去朝鲜与金正日到底谈了些什么?

从会谈结果来看,克林顿实现了其此行的主要目的———领回了两名记者,从而缓解了奥巴马政府在“记者门”上遭受的国内压力。反观朝鲜,它对此次会谈也是比较满意的。在5日发表的有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朝的新闻公报中,朝方认为,克林顿的平壤之行“对加深朝美之间的理解和建立信任做出了贡献”。

但是,在一些重要细节上,朝美可以说是各说各话。

首先是奥巴马有没有口信。朝方称,克林顿郑重地向金正日“转达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改善两国关系的看法的口信”。对此,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在4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不是真的”,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克林顿都没有转达口信,朝鲜媒体的报道并不属实。

其次是美方有没有道歉。朝方在新闻公报中称,克林顿在会谈中对两名美国女记者非法进入朝鲜、进行敌视朝鲜的活动深表歉意。但是包括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内的多名美国高官均表示,没有这回事。

此外,在外界最关注的会谈是否触及美朝双边关系的问题上,朝方称,金正日和克林顿在“认真的气氛中对朝美之间的悬案问题进行了开诚布公的、深入的讨论”,双方一致认为“应该用对话的方法解决问题”。而希拉里则在两名记者获释后表示,克林顿出访是为了完成人道主义任务,跟美朝双边关系是两回事,女记者被释放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出现重大进展。

复旦大学韩国朝鲜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表示,之所以出现上述“疑云”,与美朝各自在博弈中所处的位置及所抱有的意图不同有关,“美方这次派出克林顿,主要是想把两名记者救回来。而朝鲜则将这两名记者视为手中的一张牌,想通过卖美国一个人情,开启美朝双边对话”。

美朝关系   金正日   克林顿   大戏   对话   救人   私人   朝鲜   美方   会谈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丽娜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