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3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说,南海其实是重要的战略通道和资源宝库,对保持中国稳定和长治久安具重要意义。民间守护海疆不应因国而异。
文章摘录如下:
南海水域形势复杂,相比于在其他地方,中国民间何以不愿意出海保卫南沙,原因可谓耐人寻味。南海其实是重要的战略通道和资源宝库,对保持中国稳定和长治久安具重要意义。
但是,南海问题由来已久。南海离中国岸基遥远,侦观、信息设备比较落后,这种看不见、出不去、联不通、管不住的局面,是他国染指南海的重要原因。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一些周边国家加快了对中国领海的蚕食。中国在南海没有一口油井,而其它国家却有一千多口,每年开采石油五千到一亿吨,还有加速之势。
为宣示主权,中国先后派出多艘渔政船只赴南海,渔业部门并按惯例在南海部分区域实施休渔。目前,中国海军、海警缺乏三千吨以上的舰艇和船舶,显然应该增加吨位大、续航能力强、适于处置海疆冲突器材的船舶。
中国和其他南海周边国家没有过多的历史恩怨,国人对上述国家没有苦大仇深。而对于历史上一些国家对中国长期侵略的余痛未消,特殊的民族感情与历史恩怨交加,钓鱼岛就成为国人要捍卫的。
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中国专属经济海域近三百万平方公里,但和周边国家有争议的海域竟超过一半。中国政府为了维持和平与稳定,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但没有得到其它国家的积极回应。
占领中国南沙的有关国家加强军事控制,驱赶、撞沉中国渔船,还发生抓捕和打死、打伤中国渔民的事件。如果民间试图用渔船去保南沙的话,后果可怕。
民间出海无论是保卫南沙还是其他地方非万全之策,一旦盲动会给国家内政外交带来不利。但是领土无论被谁占据,都应该一视同仁。如果厚此薄彼,重他地而轻南沙,结果将会怎样?历史证明,因国而异的心态和做法只会带来危害。(战涵)
作者:
战涵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