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反华"标签与力量需走出非此即彼思维
2009年06月16日 16:36中国新闻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中新网6月1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6日刊出署名文章说,给政治家贴标签的做法,并不是来自中国,而是西方政治运作中的常规动作。和“鸽派”、“鹰派”这类概念一样,“反华”和与之对应的“亲华 ”等术语,都是西方的舶来品,携带的是西方文化思维。我们可以探究反华力量的根源,但不能否认美国存在反华力量。其实在任何国家都存在“反”和“亲”的力量。国际政治和外交很复杂,需要智慧来应对各种局面。而引导世界走出冷战心态,走出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思维,恰恰是中国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

文章摘录如下:

世界上最擅长“变脸术”的不是川剧演员,而是政治家。川剧演员需要操练才会学得绝技,而政治家只要少说几句话,就能赢得一片喝彩。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访华之旅,就达到这效果。她很少提及令中方不快的话题,所以完成了“从自由派议员到负责任的政治家的转型”。有华裔社会活动家因此认为,中国人给佩洛西贴上“反华”标签太轻率。

佩洛西过去的确是反华人物,而访华没对中国说三道四,是美国需要她这样做。她不批评中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但一定不能说中国过去贴错了标签。

贴标签来自西方政治

需要澄清的是,给政治家贴标签的做法,并不是来自中国,而是西方政治运作中的常规动作。只要阅读西方报纸的政治报道,英文的前缀“anti-”(反)与“pro-”(亲)随处可见,“反华”、“反美”、“反英”、“反以色列”以及“亲华”、“亲美”、“亲俄”、“亲欧盟”、“反全球化力量”等语汇的出现频率,可谓等量齐观。如果某位政治家改变了主张,某个政党改变了政策,则用“U-turn”来形容。

和“鸽派”、“鹰派”这类概念一样,“反华”和与之对应的“亲华 ”等术语,都是西方的舶来品,携带的是西方文化思维。在西方政治生态中,贴标签是非常普遍的事,甚至自我贴标签,比如克林顿自我标签为“第三条道路”,布莱尔把他领导的工党称作“新工党”。再如,西方把台湾的民进党说成是“反中政党”,而把马英九的政策标签为“亲大陆政策”。要说真正挨批的,应该是西方人,干吗把复杂的问题简单二分法!佩洛西的“反华议员”之称,其实最早也是美国媒体给标签的,并不是中国人干的。

实际上,中国文化和政治运行中两分法的思维并不明显,中庸之道让人们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美国大选中的希拉里及其丈夫克林顿够“反华”的,但中国人知道很多话是说给美国选民听的,一旦当选他们都得面对现实,所以当他们伸出“橄榄枝”(又一个西方舶来词!)时,中国人总会好说好商量。佩洛西到中国访问,并没有受到口诛笔伐的声讨。

那么,西方文化真的是二分法吗?当然不是。贴标签是有时效的,一个政治家的言行在某一段时期可能被概括为“反”,在另一阶段可能就变成“亲”。比如说彭定康,在任港督时被标签为“反中”,而从出任欧盟代表后则标签为“亲中”。同样,标签是有政治目的的,西方一直把中国对朝鲜的政策标签为“亲朝”,是为了拉拢或胁迫中国同他们站得更近些。中国人沿用西方“反华势力”的代表说佩洛西,也是让她不要太极端,到中国看看再说。

我们再来看美国是否真的存在反华势力和反华集团?当然有,美国政府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经常性地资助和培育一些团体和组织反对某国的政府。早在2007年末,美国国会就曾秘密批准布什总统提交的一份议案,拨出4亿美元的巨款作为加强颠覆伊朗政府的活动经费。自美军的秘密突击队进入伊朗后,伊朗的反对派组织就开始活跃了,伊朗不断发生原因不明的各种爆炸事件。再往前推,柏林墙的倒塌与美国等在东欧培育反社会主义组织无不关系,所以西方国家打赢了“没有硝烟的战争”,成功实现了“和平演变”。

更骇人的是,美国中情局在冷战时期,还曾计划联合英国的年轻军官,把不参加越战的威尔逊政府推翻,连关闭英政府高官的监狱都准备好了。只是后来撒切尔夫人成为保守党的领袖,而让他们看到新希望才停止对最忠实的盟国下手。

美国能培育“反伊朗”组织,同样也会培育“反华”势力。美国反华力量的另一个来源是因意识形态、无知、偏见而自然形成的。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知道各个国家的全貌,也不全是理性的,生活中的偶然、某些特殊事件以及所受的教育、传媒的影响、宗教的熏陶,都有可能让一些美国人成为自然的反华力量。

我们可以探究反华力量的根源,但不能否认美国存在反华力量。其实在任何国家,都存在“反”和“亲”的力量。美国有“亲以色列”和“亲巴勒斯坦”力量,只是前者的力量远强于后者,要不然巴以冲突早解决了。就是欧美成员国英国的政坛上,也有“亲欧盟”和“反欧盟”以及“等着看”几种势力。那种把贴政治标签的“罪责”强加于中国人的人,把中国人批评美国政要曲解为把美国视为假想敌的人,或者否认美国有反华力量的人,不是无知,就是在掩饰。

国际政治和外交是很复杂的,也是风云莫测的,需要智慧来应对各种变化着的局面。而引导世界走出冷战心态,走出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思维的,恰恰是中国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对此,中国人应当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信,而不是妄自菲薄,或者自我拔高。(陈冰)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陈冰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