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中欧相互尊重 方能携手同行
2009年05月22日 09:24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打印已有评论0

5月20日,温家宝总理与欧盟领导人在捷克总统府举行了第十一次领导人会晤。在经历了去年的波折之后,中欧领导人再次坐在一起,共商推进中欧关系大计,这充分表明了双方对发展中欧关系的高度重视。

当前形势下,中欧双方领导人就中欧关系的长远发展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密切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中欧合作,也有利于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自1975年建交以来,中欧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目前已建立50余个各级别磋商与对话机制,涵盖政治、经贸、科技、能源、环境等广泛领域。

虽然合作一直是中欧关系的主流,但由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经贸利益的不同,中欧在一些问题上仍有矛盾和分歧。近年来双方交往的实践表明,什么时候双方能够注意避免这些分歧与矛盾触及对方的核心利益,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妥善处理敏感问题,什么时候双边关系就会顺利发展。

不久前,欧盟委员会高级官员詹慕朗表示,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不要求双方在所有问题上的看法都一致,双方应求同存异。这是经验之谈,也点出了未来中欧关系发展的关键所在。

求同存异,需要相互尊重。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1500年-1800年的三个世纪,是中国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较强影响的时期,后来的两个世纪恰好相反。近年来的历史已见证了西方世界在如何看待中国问题上的观念转变,其特征就是互相尊重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居高临下。孟德卫所讲当然只是一个开始。

中欧领导人会晤之际,正是欧盟的对华政策进入反思与调整之时。最近,有欧洲学者认为,现有的欧盟对华政策是不切实际的;也有不少欧洲学者呼吁欧盟对华采取更为统一协调的政策。未来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能否更有效地推进双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能否确立相互尊重的精神。

求同存异,还需要相互理解。近年来,欧洲在一体化进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欧洲国家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出现了变化,这些困难和变化都会对欧洲国家的对华心态产生影响,对此中方应当充分理解。

欧盟也需要对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客观的理解。欧洲人总喜欢设立一些标准,并且希望用这些标准来规范全球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但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既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又处于走向现代化的艰难的过渡阶段。中国会更多地担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但也必须依据国情来做出承诺。中国不可能把温饱、贫穷这些需要靠发展来解决的问题搁在一边,勒紧了裤腰带去满足欧洲的标准。

求同存异,更需要战略眼光。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中欧是重要的两极,中欧关系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并且越来越多地具有了全球意义。以全球视野来认识和观察中欧关系,将会有助于双方克服磨擦和分歧,推动双边关系与时俱进。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丁 刚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