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立:需冷静权衡G2论的利弊得失
2009年05月22日 07:56东方早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作者:沈丁立

自有人提出“G2”以来,这个概念正被热议。对此,中国与西方有较大不同意见,所涉分歧集中于四点。第一,G2是否客观存在。第二,G2是否陷阱。第三,中国是否要承担较多责任。第四,世界能否接受G2。

赞成者认为,美国和中国组成的两国集团已日益成为国际关系的现实。提出G2不是设陷陷害中国,而是以一个简单明了的方式指出国际关系的某种现状或者趋势。中国作为G2的一员,在取得日益增大的世界影响力的同时,已经对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还被期待对重大国际事务发挥与其能力相适的更大作用。对于世界,它面临的也已不是能否接受G2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去适应G2的出现和发展,甚至防范G2可能对世界造成的消极作用。

反对者认为,G2纯属无中生有。他们对美国还有多大能力主导世界见解不一,但普遍认为中国远未到达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地步,因此G2并不存在。另外,在中国尚不具备足够能力的情况下捧杀中国,不无将国际注意力聚焦中国之意,向中国施加使其承担超出能力的国际责任的压力。

上述说法,各有其理。就单项而言,美日仍占世界经济头牌。就军事投入,美英占据世界前二。就战略威慑,只有美俄才有资格谈判继续削减战略武器的问题。谈到可持续发展,则美欧日的心得更为遥遥领先。

很明显,即使面临金融危机,美国在上述各个单项中仍都名列前茅;但要说到综合第二名,中国也许不无机会。中国在世界上人口最多,至少具有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潜在机会。就经济产出而言,我国有望在一两年内超出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就国防投入而言,我国也同样在一两年内有望超出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就战略威慑能力,我国是世界上具有独立洲际威慑能力的三四个国家之一。就教育投入,以我国经济产出的规模和教育拨款占经济产出的比例而言,我国最近十年来对教育的投入已达建国以来强度最大,为世界所瞩目。我国的科技水平近年也取得长足发展,原创能力不断提高。

同样显然的是,中国还有许多重大的不足。我们的人口大国,还有待转化为人力强国。即使我国跨上世界经济第二的平台,人均产出也将只是日本的10%和美国的8%。我国面临着现代化发展的下一个重大瓶颈,在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面临重大压力,对发展效率和科技创新仍储备不足,制度建设和科学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即使这样,美国目前的国力与中国潜在的国力已使不少人士看好G2。至少这两国经济产出已占世界的30%,而且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局面下,仍将继续攀升。在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产出约占世界的一半。在当今世界,美国相对和绝对经济地位都在下降,它影响世界的能力也随之削弱。中国的经济产出虽仅占美国三分之一,然而整体竞争力仍然可观。若这两国在广泛的国际事务中合作,则有可能相互弥补,共同提高,对世界做出有益贡献。

世界不需要哪国来担当警察,但未必不需要引领。无论是由美国还是中国来单独承担这个领导作用,从能力和愿望来看都未必合适,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力量的均匀化趋势在迅速发展,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就更不能担当如此重任。但是,几个核心国家共同协商,提出一些共同发展的意见,并协作做出榜样,却是时代的必然。

G2的价值,不在共管世界。全球化的世界,中国管不了,美国也越来越没有能力管,就是中美合作也未必管得了。G2的意义,狭义来讲是对世界大事中美需要商量,相互尊重,保持世界稳定;广义而言则是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政治经济体,它们对人类的发展具有特殊的责任,它们需要引领世界稳健进步。

美国向来对领导世界有非凡的爱好。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也讲过“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同样表明了中国特殊的责任感。中国对世界的责任,并非能由外界所强加,它应出自内生并同我们的胸怀与国力般配。只要我们具有责任感,只要我们不断培育承担责任的能力,我们必定能逐步站得更高。而我们是否属于G2或G20,却并不重要。(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沈丁立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