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翔:欧洲需要重建“中国观”
2009年05月22日 07:40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已有评论0

各方期待已久的第11次中欧峰会5月20日终于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此次峰会因一些众所周知的缘故而延期,而为了布拉格短短数小时的峰会,温总理不远万里飞跃欧亚大陆,这不仅表明在当前形势下中国愿意与欧洲携起手来共克时艰,也标志着中国珍视中欧双边关系。

对于欧洲而言,中欧关系在本世纪注定将是一个“后现代国家集团”和新兴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50年前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已从绚烂中归于平淡。但欧洲人对于自身的认识和对于中国的印象——“中国观”似乎还没有完全地“与时俱进”。

欧洲人曾自诩欧洲经济模式优越。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法国总统萨科齐便自豪的宣布“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完结了”。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也曾满怀信心的告诉记者,欧洲最大的经济体能够安然无恙的度过危机。但不到两周的时间,欧洲资本主义即经历了和大西洋彼岸同样严重的危机冲击。德国经济的收缩速度超过了美国,西班牙等过去表现最出色的国家也陷入了漫长的经济危机。危机还引发了法国、西班牙等国的社会危机和冰岛、捷克、匈牙利等国的政治危机。整个大陆到处弥漫着失望的情绪。许多欧洲人甚至将希望寄托到了美国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身上。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西方发达经济体纷纷陷入衰退,世界重心开始加速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转移。高盛公司预测2050年全球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巴西和俄罗斯,欧洲主要大国均无缘前六。欧洲一直在与美国较劲,希望能重掌国际政治经济主导权,但基本上都处于下风。欧洲希望能借此次金融危机之机,倚仗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之力,唱衰美国,求得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先机和话语权。此外,英国、德国等国一再表示难以再扩大经济刺激力度,希望中国能在刺激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近期中美的“G2”、“中美共同体”、“中美国”正成为世界热议的词汇,欧洲再度被忽视。中国影响的迅速上升让自恃优越的欧洲“黯然神伤”。G2能否拓展为G3,其实关键要看欧洲自己,欧洲能否用脱颖而出成为第三支力量,要看欧洲能否发出统一的声音。

欧洲固守所谓的 “价值观外交”,近来又延伸到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欧洲对价值观的固守即使金融危机也未曾改变。欧洲自认是世界上高举“道义”大旗的斗士。德国联盟党议会党团2007年10月通过的“亚洲战略”中就认为中国的崛起是“欧洲以外地区对德国和欧盟秩序政策模式的挑战”。与中国从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客观发展提出的“和谐世界外交”的理念不同,欧洲人的“价值观”包含着某些“欧洲中心论”的心态,且其与欧洲所奉行的“尊重多样性”的政策主张背道而驰。这必然引起包括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异议。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中欧建交34年来,迄今已建立五十多个各级别的磋商和对话机制,涵盖了政治、经贸、科技、能源、环境等各领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新近又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中国的巨大市场给欧洲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商机。从商务部长陈德铭的“账本”上可以看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让欧洲民众广为受益,让每个欧洲家庭每年节省约300欧元。

中国携手建立政治互信、发展经贸、交流文化意义重大,因为中欧关系具有全球战略意义。未来中欧关系走向,不能只靠中国一方的努力,同样需要欧洲调整“中国观”,信守自己的承诺,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用客观公正和务实的态度来看待中国。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余翔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