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凌晨,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圳市宝安区)年仅25岁的员工孙丹勇,从12楼跳下身亡。此前,公司交由其保管邮寄给苹果公司的16部苹果iPhone样机少了一部,孙曾接受公司环安课调查。18日,孙丹勇的大学同学指称,孙在接受调查时遭到非法搜查、拘禁和殴打。(7月21日《京华时报》)
尽管当地警方表示,孙丹勇自杀前是否遭受殴打和拘禁正在调查当中,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想象的是,如果不是公司在缺乏有力证据情形下怀疑是孙丹勇拿了丢失的产品,并且使用了非常规的调查手段,年仅25岁的孙丹勇不太可能会在不堪压力之下选择轻生的道路。
近些年来,沿海地区一些企业被舆论指为是“血汗工厂”,这些企业通过制定过于繁重的工作任务与严苛的考核制度,给予员工巨大的肉体摧残与精神压力,让这些企业的员工感到不能承受之重。在“血汗工厂”工作的员工由于常年承受着超出极限的身体与精神压力,一旦遭遇到诸如孙丹勇所遇到的各类突发性事件或困难与挫折时,就极其容易诱发心理障碍,甚至导致精神崩溃,出现通过自杀寻求解脱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些年来部分“血汗工厂”出现的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实际上是这些员工在不堪承受压力和挫折下而爆发。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的本能,所以部分企业主通过制定繁重的工作任务与严苛的考核制度竭泽而渔地驱使员工,给员工制造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同时,由于资方在与员工力量对比中处于强势地位,所以部分企业主有恃无恐地侵犯员工的各项权益,而员工出于害怕遭到辞退心理,面对来自企业主的各种欺凌只能选择忍气吞声,而这更助长了部分企业主的气焰,以至于更肆无忌惮地对员工实施侵权行为,由此而导致部分员工出现心理异常,甚至在不堪承受压力与权利遭损之下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包括孙丹勇在内部分企业员工选择自杀结束生命,实际上是权利的贫困将他们逼上了绝路。
正因为资方在与员工力量对比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所以唯有通过实施必要的来自企业外部的干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资方与员工之间的力量对比,才会真正有员工的劳动权益可言。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由于企业内部独立的工会组织尚未普遍建立,部分劳动行政部门执法天平习惯性地向企业倾斜、部分地方政府为谋求经济增长片面维护企业利益等原因,对于资方行为的制衡明显不足,并因此而造成员工权益难以获得坚实的保障。就此而言,富士康25岁员工孙丹勇自杀事件,实际上再次敲响了必须强化对资本的制约、对企业主侵权行为实施强力干预的警钟,否则,类似孙丹勇这样因权利贫困而被逼上绝路的现象,就依然难以杜绝。
作者:
魏文彪
编辑:
高欣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