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重庆唱红歌运动
2009年11月13日 15:16《小康》杂志 】 【打印共有评论0

每期超过30万册的畅销书

解放碑重庆书城的销售排行榜上,一本叫做《读点经典》的小册子一直位于榜首,这是重庆最大的新华书店,9月份,《读点经典》销售了1300余册,远远高于第二名400余册的销量。这整整一个系列的图书在一层和三层的显著位置均有专区。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书卖得不错,大部分是团购的。”

薄熙来到重庆担任市委书记后,曾进行了多次调研,“发现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思想文化、知识积累等方面都需要提升。”

按照薄熙来的设想,最初《读点经典》是面向厅级以上党政干部的。每月一期,装在口袋里,随时可翻,旨在“鼓劲提神”。薄熙来指定重庆市委宣传部来抓这个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专家,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明华顺理成章成为丛书的主编。

到目前为止,这本最开始专为党员干部设计的一本读物,现在已经编著了11期,渐渐办成了一本文化经典读物,不光党员干部在读,普通老百姓也在读。“这已经大大超出了一本学术书的影响。”刘明华说。

薄熙来对《读点经典》的指导“罕见地细致”。第一册书出版,编委会足足筹备了三个月。从书名、版式到版块调整、文章篇目,甚至字号都是薄熙来亲自定下的。薄熙来在丛书序言里亲笔写下:“经典应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传世之作,而引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共产党人,也在他们书写英雄史诗之时,流下了许多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文化经典。”

为保证丛书的思想性,薄熙来召开了由5个市委常委和5个主要区委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

“这也是他的一个梦想。薄书记是一个文化味很浓的干部,他自己也能背很多好诗,《木兰诗》他背得很好的。毛主席语录和诗词他都背得非常熟,基本上我看他没哪一次讲话不引用毛主席语录的。”刘明华说。

“我编过很多东西,但这个是编得最难的一个东西。”刘明华深有体会。一次过了半夜12点半,他才接到市委宣传部长何事忠的电话,“这期过关了”,这样,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了。显然,何事忠刚刚得到了薄熙来的认可,就立即通知了刘明华。

2009年1月,薄拿到第一本书。

刘明华的博士团队刚刚接受这个任务时,目的是要书注重思想性,要提高干部的素养,要做成至少在大学教材之上的一个读物。那个阶段,内容偏重于古代的多一点,现代的也有,红色的也有。

后来在和薄熙来沟通后,薄认为:“我们的干部并不都是学中文的,学过的也可能忘了嘛。”

最终,《读点经典》的内容更多的注重了“温故知新”,有常见的,也有新的东西。至少散文、诗歌里有一篇现代、有一篇外国,语录主要是马恩列斯。很多人读后感到很亲切。

刘明华说,薄熙来等领导干部对于编者的学术想法还是很尊重的。“大家对于选择古今中外文化精品、红色文化经典这个依据是有共识的。”每一册红色经典类的比例大概达到30%,古典文化经典占到一半。在薄熙来的肯定下,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节选也出现在小册子里。前段时间,有一位领导提出把今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一首诗选进来。刘明华不同意,认为有悖于“文化经典”的原则。最后,市里的领导还是尊重了他的意见,没有选这首诗。

刘明华还透露,重庆出版社接到出版任务的时候,一度叫苦不迭,认为是“又来了一项政治任务。”《读点经典》第一册出版了一万册,到现在每期发行量达到了30万册,其中大部分是机关单位集体订购。

“我知道有一个干部,夫妻两个人在家里互相的背啊。我们的政协主席,非常喜欢,基本上是读一次就给我打电话。关于《爱莲说》中,‘胜爱之’与‘甚爱之’的区别,他说这是什么原因啊?是排错了还是?我就给他解释,这是版本的不同。”刘明华很欣慰。

每期《读点经典》出来后,重庆市政协都定期组织针对《读点经典》的考试。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彦昆 朱文强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