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均:《阿凡达》引领伊拉克人民抗击美国侵略
2010年01月15日 16:28凤凰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网友评论 条,点击查看

1.作为商业大片和娱乐巨制的《阿凡达》,投入如此巨大(5亿美金),换来诸多溢美之词,我认为适可而止就可以了,也没有必要太夸张。其3D效果和感官享受与香港迪斯尼乐园里的3D动画片、好莱坞环球影城里的飞越太空游戏差不多,优点在于,让你花上几天的工资,不能不坐足两个半小时,听他讲一个十句话就可以讲完的故事。

2.至于那么多赞誉之声,可以理解。如果你给我35亿人民币,我不拍任何电影,也能让无数的“观众”感觉愉悦。我会把这些钱赤裸裸的摆在电影院,不但不收任何门票,凡是排队入场“欣赏”的观众,每人可以免费领取一份相当于《阿凡达》电影票价的购物卷。我向你保证,世界各地赞誉我的声音绝对可以淹没买票入场的观众对《阿凡达》导演卡梅隆的吹捧声……

3.这是一部娱乐片,但绝不仅仅是娱乐片,至少导演卡梅隆不只是为了娱乐观众。虽然世界各地的人从这部片子中看到了不同的东西,例如环保主义者看到了保护绿色植物的意义,当下的中国人看到了最牛逼的拆迁,懂点历史的中国人想起了鸦片战争,美国人想起了增兵阿富汗和印第安人大屠杀,澳洲人想起了白人欺负土著的那段经历……但,导演喀麦隆从来就不隐瞒自己的反战观点,从世界各国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来看,动点脑筋的人几乎都想到了一个词:伊拉克。

4.《阿凡达》不但在故事情节上,甚至在很多细节上都和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伊拉克的石油对美国的重要性不亚于《阿凡达》里的稀有矿石;穷兵黩武的美军使用高科技的武器横扫潘多拉星球,正如他们八年前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入侵伊拉克一样;然而,当被侵略的一方觉醒的时候,战争形势急转直下,《阿凡达》里的鸡蛋把石头碰破了,伊拉克至今还不停有装着美军士兵的棺材运回华盛顿……

5.我热爱和平,但并不反对战争,特别不反对那些为了和平而爆发的战争。好莱坞一向有反战的传统,他们称之为“热爱和平”。但谢天谢地,“反战”与“爱好和平”并不是一回事。好在除了越战时期,反战的好莱坞几乎都没有能够成为美国的“意见领袖”,更没有左右美国的政局和政策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好莱坞的和平爱好者一度成为红人,要不是不识时务也不懂得欣赏好莱坞电影的日本人悍然偷袭珍珠港的话,爱好平和的美国人很可能会隔着太平洋,欣赏着残暴的日本人把中华民族给彻底灭掉。

6.好莱坞以前的外星电影,基本上都是描写外星人如何蛮横无理,要消灭地球,结果地球上的人类在科学技术和武力都偏弱的情况下,靠“人性”战胜了外星人。《阿凡达》一反常态,用地球人去欺负外星人,充分暴露人类的贪婪和侵略成性的致命弱点。为此,导演塑造了一个爱好和平、天人合一、过着和谐生活的纳维外星人。只是折腾到后来,导演顶不住了,竟然还是依靠一个背叛了人类的人身上的那点不屈不饶的“人性”,来引领外星人,击败了他的同类——人类……这位名叫杰克的阿凡达大概对人类失望了,最后,他留在了潘多拉星球……

7.对于好莱坞反战的导演们,直接描写伊拉克战争的风险实在太大,弄不好就会被时间抛到人类历史错误的一边,但以这种娱乐电影的方式,则可以随心所欲。但却也不能太放肆,《阿凡达》让人想到美军在伊拉克的穷兵黩武,无疑发人深思。为了反映这个主题,导演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外星民族纳维人,纳维人的最大特点是宽容和容忍(宽容到能够与猛兽和谐相处),这种至高无上的品质显然离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相差有如地球和潘多拉星球的距离。萨达姆统治时期,连自己的同胞都毫无怜悯和宽容之心。不过,如果把时间推移到美国人欺负、屠杀印第安人、澳洲百人歧视土人的那个时代,则无疑更有说服力。()

阿凡达   导演   侵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陈芳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